没错,所以语文课也可以学思辨,确切说语文课是非常好的机会,因为思辨需要以语文为表达手段,要说出来才行,而且语文课的经典形式就是围绕课文各种操作,题材适合思辨。
还有你误解了我在本帖的主张,我不是在挑剔文章(如落花生)写得如何(那个话题是那个热帖的,我这里翻篇了,说新话题了);
而是说,读者应该具有从其他角度解读它的能力尤其是习惯,避免自己偏颇:除了说错,还有读错;我在这里主张的是多元化、思维的广度、思想的自由。
像张三说“天气真好”,这句话可能好,也可能不好,看放到什么环境下评价。
像数学题答案“小明吃了3个苹果”,可能对也可能错,
其实他到底吃了几个不重要,甚至这些都是虚构的,数学课的目的是教会数学。
你觉得我在意小明吃了几个苹果吗?
【 在 feeling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死板的是你
: 这种写作手法只要某一个特征符合,就没啥问题
: 如果按照你这么抬杠,学生都没办法写作文了,必须找一个方方面面都能复合的事物,那是不存在的
: ...................
--
FROM 59.10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