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四史唯一的先决条件
就是对你读到的 一句都不要信
小测验:如何正确理解上面这句话
我对这个意思应该如何表达 想了几个版本
但后来我想通了:
我表达的是否尽可能准确重要么?
我表达的是否足够的完备重要么?
我说了,别人不信,不懂,我需要赔偿他损失还是怎么着呢?
这些根本都不是事情的关键
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 其实并不是我能用一个什么样的表达说服谁
而是谁有这个能力,去理解这个问题.
绝大多数人不会去读二十四
绝大多数人也没这个能力不被忽悠瘸了
所以读不懂的读不懂,没能力的继续被忽悠,是需要我操心的事么?
没错,这就是一个笼统的,没有确定涵义的,充满歧义的论断
至少你要把这句话潜在可能的八个意思都能理解
并且能找到最可能正确的哪个
然后还能老老实实的去验证
没这个能力 没这份踏实
二十四史这种典籍 只能把你忽悠瘸了 关我什么事?
到这 我应该已经筛掉了九成读者了
剩下的九成也可以在这打住 有些坑你知道他存在就可以了,没必要亲自去试一试,倒不是说浪费时间,从文学上,这里可能包含了我们这个民族语言最精华的部分,他的炼字可能超过了最好的诗歌辞赋.
但坑就是坑,即使你知道他在这,但你真不知道他有多深,能不能让你再爬出来.
最后剩下的1%可以,应该看看后面的内容,为你要摔的这一跤,叠个甲.
读一下 左传 史记 还有一本我没想好
“随机”抽取第一卷 第十卷 第一百卷 的第一句,第二句
(嗯 左传不是二十四之一
严格的说 左传是五经之一之1/2
二十四都是五经的演绎 是为了五经这碟醋包的饺子)
看一下 纹明背后的黑暗
看一下 黑暗中孕育的光
1 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
--
修改:computec FROM 222.129.0.*
FROM 222.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