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些“知识”不太对,考古证明其实是人殉、俑殉交替出现的,甚至更早殷商中期也有俑殉,只是后期人殉又大幅增加。
而且俑殉并非经济支撑不下去才采用的替代方案,一个可能是俑殉更高级,一个可能是古人良心发现。
另外,人殉的人和我们认识的人不是一个人,人殉是我们的定义,商人更多是用羌、姜,即他们所谓的野人部落来祭祀,后来发展到用自己人。。。
【 在 minotaur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想法和他们都不同。我们知道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孔子是不赞成殉葬的。考古也证明俑是后于殉葬出现的。当初为什么会用俑呢?我认为不会是后人不忍心了,因为古人事死如事生,别人都大操大办,你搞出俑来糊弄死人,首先在朋友圈里面面子就丢光了,另外三大姑八大姨都会跳出来挑理啊。首先要知道,古代的奴隶是主人的财产,一般情况下(除了战争年代)是很值钱的,地位相当并超过主百姓家里的大牲口。想想虽然百姓可以杀牛杀马,但平时还得悠着点使唤,半夜喂个草什么,生怕得病,因为值钱啊。我手里有一本古罗马奴隶经济史也说明了这一点,前期罗马战争胜利多,奴隶低贱;后期罗马战争胜利少了,奴隶来源少了,于是奴隶待遇大幅好转,因为价格贵了。
: 回到周朝那时候,第一个用俑的,想必是经济支撑不下去了。普通诸侯玩殉葬,用的奴隶要么去买,买不起就用自家的,这么不仁的事情肯定有撑不下去那一天。奴隶反抗逃亡,家族败落,到后来定然没有人给自己祭祀了,因为凑不出祭祀用的奴隶了。你加大领地的剥削好去买奴隶也不行,领地的平民势必逃跑到其他人那里去了,那时还没有暂住证户籍派出所之类呢。所以迫不得已,采用了俑的办法啊,这都是被逼的啊。改革也都是被逼的啊。所以孔子的意思就是,第一个做俑的,一定是因为子孙衰败了吧。
: 这样孟子的话也很通顺地理解了。孟子前面说君王率兽食人,必然会导致子孙衰败,结果就跟做俑的一样,是因为不仁的那套玩不下去了啊。
--
FROM 106.1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