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偏激的想法了,给我感觉读书对自己观点不利的内容基本上忽略不看,我觉得你说的和现实是天差地别,因为哪怕古代历史书都不是如你所表达的那样记载。
我说一下看书的总结:今天的精英远比古代精英道德水平高很多,你对今天精英肯定也有意见,其实你只是没有经历古代,而且读历史书读的不够透彻,不是通过各种历史记载对照去观察,而是根据古代那些道德条款想象古代精英如何如何。
今天的普通人和古代普通人道德没法比,古代普通人基本都是干活机器,所谓求生存,现代的普通人开始学做精英那样有自己的想法,而精英从古代到今天都远远达不到古书里的道德,所以给你错觉,从类似机器人唯唯诺诺到开始学会做一个人,机器人不存在道德,普通人有人性后就开始出现自私,你总不能说机器人道德水平高吧?
比如:古代没有私的认知?农业生产力水平下对于土地的狂热不是私?为啥古代权贵都喜欢囤地呢,为啥每个朝代结束之前土地都大量集中呢?历史书上对于土地兼并的描述少吗?只能说生产力低下有生产力低下的私罢了,但是没有大众的权利改变和认知进步,古代对于那个时代高价值私有物的贪欲有过之而无不及,很难想出普通人想和古代达官贵人均分土地下场是什么?比如提出均田地并企图推动的人下场是?这不是私?
孔子恰恰对人性认知不够,如果不是站在历史进步的角度,而是像你这样把古代和今天平等角度去看,假设孔子时代和今天是两个平行空间,那么孔子再聪明,但是做学个体是有限的,所谓巨人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靠群体去不断进步,当时整个社会环境认知非常浅薄,孔子个人精力有限,而且脚下也没巨人肩膀可以依赖,哪怕从我们今天的社会认知角度,孔子那个时代社会认知对他的学问是各种干扰,而不是提供一个有高度的基础。
很多人分不清平行空间角度和社会进步认知的区别,放后者孔子是大牛人,放前者孔子学问没多大价值。
什么是真实的人性不是靠嘴巴喊,而是靠社会实践,其实如果不信,完全可以做小范围社会实验,孔子对于人性的很多认识根本上就是错的,中正不过是臆想罢了,看看红楼梦,看看资治通鉴等历史书,古代精英有几个真按照孔子说法去做的?道理是用来实践的,光说不做有啥意义?有没有想到光说不做要么是缺乏实践能力,要么是认知不足?我觉得两者都有。
当一个理念提出,大家都说一套做一套,可能是所托非人,但是长期以来不断改朝换代,甚至几千年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就应该认识到这个理念有明显与客观实际不符的问题了。
现代和古代当然差别很大了,现代普通人可以随便议论,古代是不可能的,比如你我,以你我社会身份,放到古代压根没资格随便讨论现在这些东西,古代只有级别非常高的人或者名人才有资格讨论。
托古特别是托虚无的古,只能说明对前路探索认为没有希望了而已。
【 在 moonst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代没有对私的认知?没有私何来的公?孔子把人性研究的透透的,可以说“中”“正”,所以才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西方对人的认识反而是死板的,物化的,所以一直不得精髓。
: 我所说的道德是古人讲的道德,和现在的道德教化是两回事。
: 所谓道德沦丧的今人根本不知道道德为何物。
: ...................
--
修改:lsnirvana FROM 120.245.64.*
FROM 120.2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