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什么是公平?学区房最公平
买卖一次学区房,交多少税你知道么?
【 在 drif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混账话也能说得出来?名校是学区房业主养的吗?
: 名校投入多所以是名校,如果名校的投入都来自于辖区内学区房业务的交税,那没问题。但现实是,是全体老百姓的税养活了个别名校,让名校附近的学区房的孩子受益!!
:
: ...................
--
FROM 221.222.20.*
买一套学区房要交好多税的。买学区房的其他税一样不少交,房款都是收入也都是交过税的好不好?
【 在 byronic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学区房最公平,基本上就是肯定,有钱人的孩子比没钱人的孩子高人一等了。如果学校都是私立学校,这么说是公平。但现在所谓的学区房的学校,都是公立学校!
: 有学区房的孩子的家长,不一定都比,买不起学区房的孩子的家长,交税多。交税少,凭什么上公立好学校,我还觉得谁交税多,谁的孩子应该上好的公立学校呢?
:
--
FROM 221.222.20.*
交多少税才算多?增值税契税所得税加起来也不少吧?买房的钱不是税后收入?如果贷款的话利息等于也奉献给国家了。且有些房子还是隔几年交易一次,等于是源源不断的税源,商用房房产税也不过如此吧?
卖了还赚钱?现在满屏不都是说业主要站岗?人家还担着风险呢。
【 在 byronic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区房交税才几个税,发财的都是原房东。好多还是继承或者四老,一分钱都没有。
: 有的人还类比户口,说跟户口一样,当初干啥去了。这怎么能跟户口比,当地政府从户口上拿到的好处多了去了,差不多的职位招差不多的专业和学校的人,没户口的年薪40万,有户口的年薪15万。用户口,当地政府和企业低价使用了多少高学历高能力的劳动力。
: 学区房到底给了当地政府什么好处呢?新房子出售,大部分房价还是地价给政府了呢。
: ...................
--
FROM 221.222.20.*
那就回到那句话了,多少算多?多少算少?钱,是没有尽头的。
【 在 byronic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区房政府确实无利可图,现实就是这样。人家塞几个zb生,你们都天天叽歪要挤出去,zb生是啥,是他们低价用了zb生的爹妈干活,你以为天上掉馅饼,没zb这个诱饵,他们又需要涨点薪,出钱肉疼啊。
: 你硬要说二手房那点税钱很多,我也没办法了,隔几年就交易也没几个钱的?要是能看上那几个钱,就不会搞人口疏散、六年一个名额等等。进来的人做的贡献,比引起的拥堵,贡献太小了。人家瞧不上的。你看看现在积分给户口的都是什么条件,你就知道政府瞧得上啥了,就那点鸡毛蒜皮的契税,还好意思说很多钱。
: 学区房是击鼓传花,人人都知道,都是赌徒,愿赌服输。赢了的也没见出来分钱给大家伙。
--
FROM 222.128.16.*
学区房因为学区溢价,比同水平的房子贵50%~200%,这部分多交了税,虽然绝对值不一定多多少,但毕竟是多,且可能几年就交一次。
学区房业主比你多交哪怕一万的税,就比你多一分优先择校的理由,否则,你所谓的公平何在?再说,学区房是公开售卖的商品,你也可以买啊?
合着买学区房说业主搏傻,价格高说人家要站岗,品质差损人家住的憋屈,怎么到上学了说人家没付出就占了便宜?
【 在 drif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普通住宅都不交税一样。
: 交那点税够老师发几个月工资?
:
--
修改:Jimmy3770 FROM 123.116.170.*
FROM 123.116.170.*
孩子就不该有高矮胖瘦之分
【 在 Tony2013 的大作中提到: 】
: 公立教育体系就不应该有名校和普校之分
--
FROM 124.64.16.*
不认同垄断的说法,学校那么多,如果非说垄断也是垄断一个学校。又没不让你上其他学校。
【 在 mou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还真不是,公平最基本的就是不应该有垄断性和排他性。
: 你房子离单位近、医院近,只是提供了便利,人家房子离2个小时的他愿意依然可以去这个单位、那个医院,你不能禁止人家去。人家买房便宜但愿意付出通勤成本是人家的自由。
: 现在学区房完全成垄断了,你买了就垄断了教育资源,别人就不准上,跟地铁、单位、医院完全不是一回事
--
FROM 222.128.16.*
有必要首先定义一下“水平相当”的标准是什么?是所谓普校的水准,还是名校的标准。如果从教育大纲的要求作为标准,那所有学校都是合格的,名校则是“升级版”,国家义务教育只保障“标准版”,“升级版”学费并不能多收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上名校属于家长“捡便宜”,但是大家都希望捡便宜,所以在学费不能差异化的前提下,学区房起到了分层筛选的作用。
学校不是为学区房而建的,是为附近孩子上学建的,但是为了想上这个学校,炒高了周边房子价格,不是学校的责任也不是教委的责任。
【 在 huashe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有政策是房产与教育强绑定,但这并不代表房产=教育。
: 还是我之前的观点,买房是消费,但是受教育不是。教育不是商品,不等于房。
: 政府没有义务要求大家买房价格一致,但是对于公立教育,有义务让大家接受水平相当的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
: ...................
--
FROM 222.128.16.*
水平相当是没有可能绝对做到的,也只有有差距,社会才会进步,否则就是大锅饭的结局。只要学校有好坏,学区房就是天然的合理的公平的,即便是多校画片,但完全不顾及地理位置也不可能,住上地去德外入学?
只是如果多校画片随机抽取,因为不确定性增加,学区房价格不会像现在锁定一个学校那么高,但只要有能上某个学校的概率,那这小区的价格就会有提现。即便真的锁定一个校,那有什么不公平的?禁止你买这里的房子了么?没有,谁都能买,那就公平。至于有人说太贵买不起,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如果都买不起,自然降价,如果有人买的起,那价格就合理。根源在于收入分配机制,那就不在学区房讨论范围之内了。
【 在 huashe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水平相当确实是个模糊概念,跟是什么标准无关,只与大家水平是否一致有关。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应该达到的目标。这个仅限公立学校,有钱人上私立另当别论。
: 现有的政策导致了学区房的产生,如果学校跟房产并没有强绑定,比如,在不考虑距离情况下的随机分配(只是一个比喻,并不是说这种方式就合理),那么就不会产生当前的局面。所以这就是政府的责任。
: 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没有想到较为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的方法,就认定当前方法是公平的。
: ...................
--
修改:Jimmy3770 FROM 124.64.16.*
FROM 124.64.16.*
优质教育,多优质?都像四中三帆实验中学?可能么?
政府能保证的,一定只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只是应该致力于慢慢提高这个最低标准而已。
在没有实现所有学校都达到四中三帆的水平的情况下,学区房就是最公平的。
【 在 lulu582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对
: 要人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这才是政策的初衷。
: 而不是,谁有钱,谁就能靠近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这样,那社会基本难以进步了。
: ...................
--
FROM 124.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