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各区650+人数汇总,海淀断崖式领先
你这是咋得出的结论
【 在 only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说明海淀更容易分流 更容易上不成高中
:
--
FROM 106.120.101.*
升高中比率又不是没统计,用你在这瞎分析。。。。
【 在 only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极端的例子 某区如果只招中考前100名上高中 它的高考成绩会超级棒的 高分比例会非常高
: 海淀通过各种途径 掐尖了其他区的尖子生 造成中考的时候 更多原本本区相对弱势的孩子 会更多不能上高中
: 所以最终出口显得很好 只看高考 不看其他数据 还是有失偏颇
--
FROM 106.120.101.*
老金这数据感觉有点问题,西城650人数绝对不止550,应该在700左右
--
FROM 219.141.248.*
数据有问题。海淀1.6万人,东城6500人。
另外,对比一下各区北清的人数占比吧。
【 在 meidelic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海淀头部确实太强了,650+人数占全市一半,东西朝加起来也打不过[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
FROM 106.121.10.*
这是很显然的,海淀头部数据好,仅能反映掐尖好,可反映不了本区培养的好。恰恰因为掐了一些外区尖子,挤占了本区很多优质名额,其实是不利于本区学生的。
【 在 only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极端的例子 某区如果只招中考前100名上高中 它的高考成绩会超级棒的 高分比例会非常高
: 海淀通过各种途径 掐尖了其他区的尖子生 造成中考的时候 更多原本本区相对弱势的孩子 会更多不能上高中
: 所以最终出口显得很好 只看高考 不看其他数据 还是有失偏颇
--
FROM 106.121.10.*
老金估的偏低了,实际前三所合计差不多这个数,当然总比例还是比海淀低。
【 在 gsyou77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城下降挺多的,以前比例和海淀不相上下
发自「快看水母 于 V2352A」
--
FROM 222.131.245.*
为什么要举极端的例子?海淀区上高中的比例很明确啊,很明显不是只招中考小比例上高中。通过各种途径能招多少个外区尖子?这里可是1500多个650+的,里面能有几个是找的外区的?
【 在 only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极端的例子 某区如果只招中考前100名上高中 它的高考成绩会超级棒的 高分比例会非常高
: 海淀通过各种途径 掐尖了其他区的尖子生 造成中考的时候 更多原本本区相对弱势的孩子 会更多不能上高中
: 所以最终出口显得很好 只看高考 不看其他数据 还是有失偏颇
--
FROM 120.245.121.*
我知道好几个,所谓海淀从房山掐来的尖,即校额到校录取的房山学生,最后高考成绩都挺差的
【 在 only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极端的例子 某区如果只招中考前100名上高中 它的高考成绩会超级棒的 高分比例会非常高
: 海淀通过各种途径 掐尖了其他区的尖子生 造成中考的时候 更多原本本区相对弱势的孩子 会更多不能上高中
: 所以最终出口显得很好 只看高考 不看其他数据 还是有失偏颇
--
FROM 114.246.111.*
西城这数据确实有点差,有谁知道原因吗?
虽然说中考跨区海淀的学生挺多,但是跨区西城的也不少啊。
--
FROM 1.203.173.*
人数都是约,一点可信度都没有
【 在 meidelic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海淀头部确实太强了,650+人数占全市一半,东西朝加起来也打不过[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
FROM 183.24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