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统计前十高中首先考虑的一是高分好成绩数量、二是高分成绩所占学校全体京籍比例(清北、985、211的比例)以及综合这两点给出最终结果。
可实际上大多普通家长都忽略了京籍考生基数这个决定性因素。你一个15000京籍考生的区和一个1000多京籍考生的区对比某一所高中成绩本身就缺乏最起码的公平。北京大多高中都是几百人左右。按自己区排名各自收取自身区内京籍考生。
这就很容易形成一个京籍考生多的区前几名高中分别收取前1%-2%、2%-3%、3%-4%考生,而京籍考生少的区头名高中收取的孩子已经滑落到15%甚至20%,第二的高中收取的孩子更差15%-30%。
最后用区排前1%的几百个孩子与人家区排前20%的几百个孩子去对比高考成绩,结果显而易见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这里考生基数差距过大,掐尖都不细说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朝阳区以前2000多京籍考生,80中还是第一校收的孩子是400多个。大概前20%,而此时海西头部校收的孩子大概前5%左右。根本没法比。最近这些年朝阳京籍考生逐渐增加,头部第一校也变成了北中。由于考生多了再加上招收学生少了,终于可以收取前5%的考生,即便这样其实也是拼不过人家只收前3%、甚至前1%考生的学校的。但从成绩上显著已经可以和海淀西城头几名高中过招了。尤其对比同区排5%左右的学校!基本就在一个水平线上。
综上,现在各位网友弄懂全市前十高中怎么来的了吗?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在意的是各自区里排名,市里的排名。而非在哪个区哪所高中。但凡公平对比只拿出各区前1%来对比各区成绩都不差。一个水平段的孩子之间的PK。这可比什么所谓十大高中有意义的多。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