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科普这个事情简单看法
科普,本来就是给缺乏高深知识背景的人一些科学常识或科学知识的普及。这里会限定很多条件,国内外很多科普的书籍都很难做到严格和严谨的。
科普的核心是没有显著错误的前提下,让接受科普的人更容易理解,建立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而不是吹毛求疵或严格去证明。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小朋友的书里都是写,两条平行线是不会相交的,这个严谨吗,在这些严谨的数学家眼里,平行线能不能相交的问题,如果来描述才能让小朋友很容易理解,有很严谨呢?
--
FROM 59.42.7.*
理想情况下,做科普的人应该是自己有一桶水,给对方一杯水。所讲的东西看起来比较浅显,但所用的表述放在更深的框架里依然严谨。光是没有显著错误,这个要求太低了。
平行线自然不会相交,这是平行线的定义。非欧几何里说的是过线外一点有0或者无数条平行线,不是说平行线能相交。
【 在 nustee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普,本来就是给缺乏高深知识背景的人一些科学常识或科学知识的普及。这里会限定很多条件,国内外很多科普的书籍都很难做到严格和严谨的。
: 科普的核心是没有显著错误的前提下,让接受科普的人更容易理解,建立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而不是吹毛求疵或严格去证明。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小朋友的书里都是写,两条平行线是不会相交的,这个严谨吗,在这些严谨的数学家眼里,平行线能不能相交的问题,如果来描述才能让小朋友很容易理解,有很严谨呢?
--
FROM 68.36.55.*
严谨其实挺难的。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看,现在市面上超过一大半的科普(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不合格的。
非欧几何里说的是过线外一点有0或者无数条平行线,不是说平行线能相交// 这么描述是没问题。但是在小朋友/或缺乏一些基本科学常识的人的理解里面,是无法理解,过线外一点有无数条平行线是什么概念的。
【 在 aortic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想情况下,做科普的人应该是自己有一桶水,给对方一杯水。所讲的东西看起来比较浅显,但所用的表述放在更深的框架里依然严谨。光是没有显著错误,这个要求太低了。
: 平行线自然不会相交,这是平行线的定义。非欧几何里说的是过线外一点有0或者无数条平行线,不是说平行线能相交。
:
--
FROM 59.42.7.*
绝对的严谨是做不到的,例如所有的克莱因瓶图片都是错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严格说也是不严谨的。
【 在 aortic (胖子也会有春天)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想情况下,做科普的人应该是自己有一桶水,给对方一杯水。所讲的东西看起来比较浅显,但所用的表述放在更深的框架里依然严谨。光是没有显著错误,这个要求太低了。
: 平行线自然不会相交,这是平行线的定义。非欧几何里说的是过线外一点有0或者无数条平行线,不是说平行线能相交。
--
FROM 117.89.89.*
有些做不到绝对严谨的原因可以接受,例如你说的克莱因瓶,就是二维平面的局限性。而有些问题在不影响受众理解的情况下明明可以避免,则不能接受。
【 在 zxf 的大作中提到: 】
: 绝对的严谨是做不到的,例如所有的克莱因瓶图片都是错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严格说也是不严谨的。
:
--
FROM 120.244.60.*
当然,人非圣贤,难免出错,但是得允许别人指出。而不是错了还不能让别人说。
【 在 zxf 的大作中提到: 】
: 绝对的严谨是做不到的,例如所有的克莱因瓶图片都是错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严格说也是不严谨的。
:
--
FROM 120.244.60.*
实际做着做着他们就会在自己连一杯水都没有的领域试图给别人一桶水,而更糟糕的是有些铁粉还就真的盲从了。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理工男瞎讲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之上。
【 在 aortic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想情况下,做科普的人应该是自己有一桶水,给对方一杯水。所讲的东西看起来比较浅显,但所用的表述放在更深的框架里依然严谨。光是没有显著错误,这个要求太低了。
: 平行线自然不会相交,这是平行线的定义。非欧几何里说的是过线外一点有0或者无数条平行线,不是说平行线能相交。
:
--
FROM 123.123.199.*
科学认识本来就是发展的,在最前沿的领域,掌握“真理”的只是少数人,其它人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以我们少数人的认识去苛责其它还没做到这点的人。如果你觉得不对,我觉得最恰当的办法还是自己站出来写文章或科普来反驳,而不是:你这人啥也不懂,太蠢了,自己就没学明白还在那里骗人。比如波尔的波粒二象性,其实现在看来好像也不那么严谨,他还大张旗鼓的宣传了那么多年,我们是不是也有资格鄙视他呢?牛顿的运动定律,绝对时空观,是不是我们人人都可以鄙视他了呢?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跟波尔争了那么多年,是不是像版上某位版友说的那样,波尔也应该对爱因斯坦很mean才是正常的?有些人对科普还是要求太高了。我就不相信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出来,大家还没搞得太懂的时候市面上的科普书会去科普相对论,即使科普了也能保证自己科普的是对的。搞学术常常把学术之争变成意气之争,还觉得就应该这样才正常。我觉得很不正常。
【 在 nustee (nustee_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普,本来就是给缺乏高深知识背景的人一些科学常识或科学知识的普及。这里会限定很多条件,国内外很多科普的书籍都很难做到严格和严谨的。
: 科普的核心是没有显著错误的前提下,让接受科普的人更容易理解,建立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而不是吹毛求疵或严格去证明。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小朋友的书里都是写,两条平行线是不会相交的,这个严谨吗,在这些严谨的数学家眼里,平行线能不能相交的问题,如果来描述才能让小朋友很容易理解,有很严谨呢?
: ...................
--
修改:genies FROM 202.120.234.*
FROM 202.120.234.*
克莱因瓶需要四维空间展示,科普对象只能看懂三维,那就只能提供一个似是而非的图片。
其他的科普也一样,需要微积分、复杂空间以及各种抽象工具才能建构的体系,科普给外行的时候,实际提供的也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绝大多数对科普的诟病都是这样,啊,怎么给听众普及了一个错误的东西。自己来试试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怎么把大象(正确的理论)装到冰箱(听众的脑袋)里的问题。
【 在 mrunmatched (mrunmatched)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些做不到绝对严谨的原因可以接受,例如你说的克莱因瓶,就是二维平面的局限性。而有些问题在不影响受众理解的情况下明明可以避免,则不能接受。
--
FROM 117.89.89.*
科普为了解释的浅显,常用比喻
可是一旦比喻,就免不了信息的扭曲和损失
不严谨确实不是致命问题
毕竟中小学教材里那些“结论”也是有限定范围的
而教材并没有在给结论的同时,把这个范围解释的很严谨
有趣,能引起兴趣可能是最重要的
严谨的人自然会一步步去看更准确的描述
其实正常人接收点不严谨甚至错误的科学结论有啥大不了呢
顶天就是酒桌上吹牛逼时遇到杠精吃个瘪嘛
半瓶水也比空瓶子强吧
真要开刀,要发射卫星,也不靠我们半瓶水爱好者
【 在 nustee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普,本来就是给缺乏高深知识背景的人一些科学常识或科学知识的普及。这里会限定很多条件,国内外很多科普的书籍都很难做到严格和严谨的。
: 科普的核心是没有显著错误的前提下,让接受科普的人更容易理解,建立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而不是吹毛求疵或严格去证明。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小朋友的书里都是写,两条平行线是不会相交的,这个严谨吗,在这些严谨的数学家眼里,平行线能不能相交的问题,如果来描述才能让小朋友很容易理解,有很严谨呢?
--
FROM 222.16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