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量子纠缠诺贝尔奖相关问题
看82年那个实验不是特别难,就是快速控制光开关,这个为啥不在大学里广泛做本科实验呢?要说我还是不太相信,毕竟没有亲自做这个实验。
现在讨论一下,还有就是那个惠勒延迟实验,我也是几个月前到一年之间独立想过这个问题,最近看到其实他们早就提出来了。我原来是爱因斯坦那一套观点,看来得更新了,不过还是很难想象怎么回事。还有那个利用星光做实验,这个到底做了没有啊?
--
FROM 72.199.121.*
关于 惠勒延迟实验
我对50%概率通过半透镜的说法表示质疑
如果坚持老爱的“隐变量说”,就是这些光子其实通过半透镜的不是概率
而且自身的一些条件
因为产生光子的设备为宏观不精准设备
不能保证每个产生的光子的各种初始初始状态完全一致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有这么一个光字的正弦波属性,在通过半透镜的时候,正值通过,负值反射但是产生光子的位置因为宏观设备的不精确,光子波长又很短,可能是正弦波的任意一个位置,到达半透镜的位置,就似乎产生了50%概率通过半透镜的假象)
“隐变量说”也可以解释延迟选择的问题
就是设置好了的第二个半透镜
就是恰好让光子沿着其中的一个路径传播 (恰好满足第一个通过,第二也通过之类)
【 在 bih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82年那个实验不是特别难,就是快速控制光开关,这个为啥不在大学里广泛做本科实验呢?要说我还是不太相信,毕竟没有亲自做这个实验。
: 现在讨论一下,还有就是那个惠勒延迟实验,我也是几个月前到一年之间独立想过这个问题,最近看到其实他们早就提出来了。我原来是爱因斯坦那一套观点,看来得更新了,不过还是很难想象怎么回事。还有那个利用星光做实验,这个到底做了没有啊?
--
FROM 113.235.116.*
借宝地问一下,这个量子纠缠实验,是否就是测其中一个光子的偏振度的随机性啊?
比如产生了纠缠的两个光子,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运动。然后测其中某一个光子的偏振,看是否随机。
这里不太明白的是,实验怎么判断另外一个光子,在前一个光子在被测量的时刻前是否处于叠加态?
因为不测量,就没办法判断另外一个光子的偏振是处于叠加态还是已经坍缩,一测量,又没有叠加态了。那怎么认定另外的那个光子在前一个光子被测量前,是处于叠加态呢?
【 在 bih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82年那个实验不是特别难,就是快速控制光开关,这个为啥不在大学里广泛做本科实验呢?要说我还是不太相信,毕竟没有亲自做这个实验。
: 现在讨论一下,还有就是那个惠勒延迟实验,我也是几个月前到一年之间独立想过这个问题,最近看到其实他们早就提出来了。我原来是爱因斯坦那一套观点,看来得更新了,不过还是很难想象怎么回事。还有那个利用星光做实验,这个到底做了没有啊?
--
FROM 120.244.202.*
隐变量早就已经被实验证伪了
【 在 mindcontrol 的大作中提到: 】
关于 惠勒延迟实验
我对50%概率通过半透镜的说法表示质疑
如果坚持老爱的“隐变量说”,就是这些光子其实通过半透镜的不是概率
而且自身的一些条件
因为产生光子的设备为宏观不精准设备
不能保证每个产生的光子的各种初始初始状态完全一致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有这么一个光字的正弦波属性,在通过半透镜的时候,正值通过,负值反射但是产生光子的位置因为宏观设备的不精确,光子波长又很短,可能是正弦波的任意一个位置,到达半透镜的位置,就似乎产生了50%概率通过半透镜的假象)
“隐变量说”也可以解释延迟选择的问题
就是设置好了的第二个半透镜
就是恰好让光子沿着其中的一个路径传播 (恰好满足第一个通过,第二也通过之类)
【 在 bih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82年那个实验不是特别难,就是快速控制光开关,这个为啥不在大学里广泛做本科实验呢?要说我还是不太相信,毕竟没有亲自做这个实验。
: 现在讨论一下,还有就是那个惠勒延迟实验,我也是几个月前到一年之间独立想过这个问题,最近看到其实他们早就提出来了。我原来是爱因斯坦那一套观点,看来得更新了,不过还是很难想象怎么回事。还有那个利用星光做实验,这个到底做了没有啊?
--
FROM 123.118.99.18
我举得吧,这个延迟选择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就是把光路搞得很长,在确定光子已经穿过第一个半透半反镜后再加入第二个,这个时候第二个已经不能影响第一个了,太晚了。就是不知道这个实验到底做了没有。
【 在 mindcontrol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 惠勒延迟实验
: 我对50%概率通过半透镜的说法表示质疑
: 如果坚持老爱的“隐变量说”,就是这些光子其实通过半透镜的不是概率
: ...................
--
FROM 72.199.121.*
我虽才疏学浅,但是看了李永乐的视频,就是根据两个方向的概率算出贝尔不等式不成立,直接推翻了隐变量假说。
【 在 littelShrimp 的大作中提到: 】
: 借宝地问一下,这个量子纠缠实验,是否就是测其中一个光子的偏振度的随机性啊?
: 比如产生了纠缠的两个光子,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运动。然后测其中某一个光子的偏振,看是否随机。
: 这里不太明白的是,实验怎么判断另外一个光子,在前一个光子在被测量的时刻前是否处于叠加态?
: ...................
--
FROM 72.199.121.*
能再稍微解释一下吗?
我也是看了好几个自媒体讲的,但是我觉得有很多自媒体实际就是出来蹭流量的,并不真的懂实验是如何验证的。真正懂的,也没说太清楚。
两个方向的概率,是指的第一个被检测的光子的偏振方向吧?第二个没法知道第一个光子被检测前,是不是处于叠加态啊?
【 在 bih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虽才疏学浅,但是看了李永乐的视频,就是根据两个方向的概率算出贝尔不等式不成立,直接推翻了隐变量假说。
:
--
FROM 120.244.202.*
惠勒延迟实验看看知乎上港科大王一的解释。
他对于波粒二象性这个过时概念的辨析非常好。
【 在 bih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82年那个实验不是特别难,就是快速控制光开关,这个为啥不在大学里广泛做本科实验呢?要说我还是不太相信,毕竟没有亲自做这个实验。
: 现在讨论一下,还有就是那个惠勒延迟实验,我也是几个月前到一年之间独立想过这个问题,最近看到其实他们早就提出来了。我原来是爱因斯坦那一套观点,看来得更新了,不过还是很难想象怎么回事。还有那个利用星光做实验,这个到底做了没有啊?
--
FROM 125.33.207.*
【 在 blueboats 的大作中提到: 】
: 隐变量早就已经被实验证伪了
是定域版本的隐变量被排除了
还有不定域的呢
: 关于 惠勒延迟实验
: 我对50%概率通过半透镜的说法表示质疑
: ...................
--
FROM 218.12.18.*
排除个几吧。正统物理教学体系里面根本不包含几吧bell不等式,外行还以为这是金标准、证明爱坦错了,上帝的确扔骰子呢!
【 在 tgfbet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定域版本的隐变量被排除了
: 还有不定域的呢
--
FROM 210.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