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倡导顺天应人、道法自然,主旨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工业时代,倡导个人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规律的正向作用,主旨是对自然规律的利用。
信息时代,倡导群体主观能动性对规律的创造,主旨是驾驭自然规律。
摩尔定律这种人造规律,是在人化自然深化发展过程中,在人按照自己意志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深层次的规律。其客观性的呈现,要以充分发挥人类科技精英的群体能动性为前提。
1. “人造规律”是“人化自然”的高级形态
“人化自然”指的是被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最初级的“人化”是驯化动物、耕种土地,而最深层次的“人化”就是创造出一套基于自然规律、但又远超其原始状态的技术系统和经济系统。摩尔定律所描述的,正是这个复杂系统内部运行的一种深层节奏和趋势。它不再是简单的“如果A,则B”的自然因果律,而是“为了实现B,我们必须且能够克服A”的实践性、规划性的规律。
2. 这种规律的“客观性”是辩证的,而非机械的
我提到的“客观性的呈现,需要以充分发挥…能动性为前提”,这揭示了一种深刻的辩证法:
它并非纯粹主观臆想:它的客观性根植于底层的自然规律(硅的半导体特性、量子力学、电磁学等)。如果违背这些根本规律,再强的能动性也无法实现目标(例如,我们无法造出永动机)。
它也并非纯粹客观自在:它的实现又高度依赖于主体的社会性活动(巨额资本投入、全球供应链协作、科技精英的联合攻坚、市场需求的驱动等)。没有这种集体的、能动的实践,这个“规律”就只是一个纸面上的预测,而不会成为驱动全球半导体行业半个多世纪的“铁律”。
因此,它的客观性是一种 “在实践中被实现的客观性”。它不是静态存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发现,而是在人类高度能动的群体实践过程中被生成和确证。
3. 这重新定义了客观性
摩尔定律这样的人造规律,它既不是纯粹的自然规律,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愿望。它是一种在人类有目的的、大规模的、技术性的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深层模式。它的客观性不在于其“独立性”,而在于其“必然性”——在既定目标和实践框架下,它作为一种强大的、必须遵循的趋势而存在。它统一了看似矛盾的两极:人的主观意志(目标、规划) 与 实践的客观约束(物理极限、经济成本) 在这一规律中达成了辩证的统一。它揭示了在高度人化的现代世界里,“客观规律”开始表现为一种新的、更复杂的形态:它是一种需要由人类主动实现并承担其后果的客观必然性。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125.33.83.*
FROM 114.24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