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辩论打法很水,避开核心论点不谈,到处游走,先从深圳房市扩大至全国范围来谈调控,然后话锋一转又代换至讨论金融属性,逐步扩大讨论范围,用大而全的普遍性趋势研究来替代个性分析,看起来头头是道句句有理其实完全偏离了论题。
【 在 youyuanjiaqi 的大作中提到: 】
: 深圳的情况我很清楚,我在深圳也有房子。深圳是少有的不靠土地出让以平衡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城市之一,在公开市场融资的城投企业几乎都没有(区级城投有过一两次债券融资)。过往多年土地供给失衡、政府对调控的管制隔靴搔痒、银行信用贷泛滥等政策,共同催生了全国房地产市场中深圳17年后的机构性牛市。
: 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全国不只有深圳,而是有2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宏观调控是强调的是宏观,一个两个城市的好、坏根本不是他们所考量的。深圳流通盘在一线城市中最小,杠杆率又最靠前,向北京的政策看齐了,现在才是验证成色的时候
: 你这个观点其实就和15年很多人强调乐视、创业板的未来,现在公募抱团,强调全球核心资产稀缺性一样,金融资产的暴涨一定要理论去配合的,如果连持有人都说服不了,后来的怎么可能会入场。但既然是金融资产,在基本面之外,谁都没法脱离流动性来谈估值,杠杆的高低和成本才是流动性盛宴中最强的定价因子。
--
FROM 219.13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