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一个雪季接触双板,滑了4次,学会犁式和半平行。第一次上静之湖的中级道,没经验,还撞网了一次,肌肉拉伤。
这个雪季滑的次数比较多,怀北去了大概有将近15次,从半平行过渡到平行,从10-12度的中级道,再到16-18度的中级道,最后两次试了一下20度的高级道。
从今年的第10次开始,解决了外侧脚承重问题,可以做到16-18度的中级道稳定控速不摔。之后开始尝试立刃刻滑,最后几次能够比较强地体会到雪板的弧度带转的感觉,但是由于没有录像,所以看不出立刃角度有多少。下个雪季准备找人录下视频,或者找专业的教练指导提高一下。
我的一些体会:
1、学会平行后,应该重点解决重心分配问题,同时早点上陡坡。重心分配,一是外侧脚承重,二是身体重心向前。这两点做好了,完全可以做到在冰面、烂雪稳住不摔,陡坡高速下冲不慌。应该尽早上陡坡尝试,不上陡坡,重心的问题暴露不出来。
2、重心分配做好了,没有必要过多追求滑行姿态的完美——比如上下身分离和反弓,而应该尽早尝试立刃刻滑。我是看视频学的,很多教程基本是在犁式-半平行-平行-卡宾这个顺序。在讲每一部分的时候,都会强调反弓和分离的练习。但是我觉得在初级阶段没必要过于在意这个,而是应该尽早(在掌握好陡坡和冰面稳定不摔后)立刃。
立刃这个过程,本身必然要求下肢的反弓(不反弓,刃立不起来)和上下身的分离(不分离,平衡不了)。立了刃,反弓和分离几乎是水到渠成。如果只是低速状态下立刃角度很小地搓雪转弯,是否反弓和分离似乎并不是物理上的必需,只是关乎美感。
3、雪板最好早买。如果真的对双板有兴趣,确定会持续练,早买比晚买好,最重要的原因是雪场的固定器实在是不靠谱,我有一次在滑的时候,固定器竟然开了,导致我直接跪在地面了,膝盖有将近一个月都有点隐痛。
最后说一下,虽然水平不高,但能体会到刻滑的感觉确实很爽。搓雪和刻滑的感觉的差异,如果用食物来比喻的话,就如同干巴巴的面包和涂了黄油的烤面包的区别。
--
修改:bill21 FROM 222.129.131.*
FROM 22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