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家对后四十回过度贬低了,没那么大差距
黛玉应该是生完孩子以后,身体过度虚弱,然后听到了贾宝玉回家完婚的消息,于是她自挂枝头。林黛玉死的地方应该就是乾隆弘历的出生地,承德狮子园。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判词说黛玉“玉带林中挂”,很惨的象征,不应是太后,这是一个至命错误。这个结局不可用
: 我曾有个设想是被卖给有权势的公公做小老婆,黛玉就自挂了。
--
修改:lxku FROM 114.242.9.*
FROM 114.242.9.*
别说后四十回了,第六十七回读来都觉得生硬,差别太明显了,我读第67回的时候就有“咦这不对啊、简直荒谬”的感觉。前八十回那种严丝合缝、文物废墨的感觉读出来之后,后四十回真的没法读,知道大致情节就行了。
【 在 luoxiaoy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者说,没有很大的差距,后四十回,篇幅略短,形式细节没那么生动,估计也是与衰落过程这个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并非文笔的原因,
: 无论后四十回是否曹雪芹原作,即使不是雪芹原作,也何必差评,
: 很多人受胡适偏见影响,三人成虎,疑人偷斧,智子疑邻,便觉得后四十回差了,
--
FROM 222.190.107.*
哈哈~说的好。
第八十一回,王夫人突然变成一个话痨,一番话比前八十回加起来还要多。根本读不下去。
我是真心不理解,但凡读书不是囫囵吞枣,怎么可能觉察不出来呢?
【 在 guoshuang95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对前八十回足够熟悉,看后四十回,看一页纸就看不下去了。
: 那种“流畅”的感觉没有了。
--
FROM 111.204.201.*
尽管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差距明显,但无疑是百年来最好的续本。
所以里面至少是有前八十回的片断,但是肯定是补的占大多数。
就像信号里面的赖奎斯特判据一样,采样点过不多,恢复出来失真大。
不过很多文科爱好者不愿意相信而已。
【 在 luoxiaoy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者说,没有很大的差距,后四十回,篇幅略短,形式细节没那么生动,估计也是与衰落过程这个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并非文笔的原因,
: 无论后四十回是否曹雪芹原作,即使不是雪芹原作,也何必差评,
: 很多人受胡适偏见影响,三人成虎,疑人偷斧,智子疑邻,便觉得后四十回差了,
--
FROM 111.121.92.*
后四十回的编剧是看过原作的后28回的,他之所以胡编了20回后,又多搞了12回,是为了更多的打掩护,同时向上面邀功请赏。
而且这个编剧找来当时一流的写手和一等一的书商,一起来编故事,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国家工程。但他们身上的俗气,相比于这本书里的灵气,味道差的太远了。
这个编剧就是和珅,而他的上级就是乾隆。
【 在 Haimdi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尽管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差距明显,但无疑是百年来最好的续本。
: 所以里面至少是有前八十回的片断,但是肯定是补的占大多数。
: 就像信号里面的赖奎斯特判据一样,采样点过不多,恢复出来失真大。
: ...................
--
修改:lxku FROM 61.49.248.*
FROM 61.49.248.*
我绝对相信后四十回有原文,凤姐遇鬼,和最后结局显然是作者的原笔
【 在 luoxiaoyi (罗小义)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者说,没有很大的差距,后四十回,篇幅略短,形式细节没那么生动,估计也是与衰落过程这个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并非文笔的原因,
: 无论后四十回是否曹雪芹原作,即使不是雪芹原作,也何必差评,
: 很多人受胡适偏见影响,三人成虎,疑人偷斧,智子疑邻,便觉得后四十回差了,
:
--
FROM 223.160.130.*
宝玉的结局与前面《西江月》不符,没什么好。宝玉突然哭起来了,恶心
【 在 Haimdi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尽管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差距明显,但无疑是百年来最好的续本。
: 所以里面至少是有前八十回的片断,但是肯定是补的占大多数。
: 就像信号里面的赖奎斯特判据一样,采样点过不多,恢复出来失真大。
: ...................
--
FROM 117.143.145.*
应该理清楚这个逻辑呀,如果什么都和前面一样,什么前都和前面相符,那不就是原著了吗?后面有一部分原作,然后补了一部分,补的地方对不上,这不很正常吗?你不能只看到不像的地方,不看见像的地方啊。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宝玉的结局与前面《西江月》不符,没什么好。宝玉突然哭起来了,恶心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11.121.92.*
这个就更没有依据了。乾隆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政治家,他在意的是十全武功,他连他和他老婆闹翻,过两年他都还能回忆一下是什么事情。这种小事根本入不了乾隆的法眼,还国家工程呢,顶多就打一个招呼,一个眼色,就会有人去办。
你太看重红楼梦的地位了,以现在为比方,大量主流的学者都是在研究正史,在研究经济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研究这个红楼梦的只是一小撮,这会太在意这些事情呢。
【 在 lxku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四十回的编剧是看过原作的后28回的,他之所以胡编了20回后,又多搞了12回,是为了更多的打掩护,同时向上面邀功请赏。
: 而且这个编剧找来当时一流的写手和一等一的书商,一起来编故事,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国家...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11.121.92.*
对乾隆来讲,改写红楼梦当然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就是他本人的身世,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他的亲生父母。
【 在 Haimdi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就更没有依据了。乾隆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政治家,他在意的是十全武功,他连他和他老婆闹翻,过两年他都还能回忆一下是什么事情。这种小事根本入不了乾隆的法眼,还国家工程呢,顶多就打一个招呼,一个眼色,就会有人去办。
: 你太看重红楼梦的地位了,以现在为比方,大量主流的学者都是在研究正史,在研究经济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研究这个红楼梦的只是一小撮,这会太在意这些事情呢。
: - 来自 水木说
: ...................
--
FROM 61.4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