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前八十回是原著,这个能达成一致吗?
明白人会越来越多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facto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可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
FROM 1.49.112.*
查了一下,几个版本都没有这句话
你在哪个版本看到过这句话?
【 在 ztz 的大作中提到: 】
: 补充一个,第十四回秦可卿挂掉出殡的时候,程高本删去了旌牌上的“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
--
FROM 183.192.220.*
甲戌本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倒数第5段“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xxx”
贴不了链接,中华文库里有
【 在 knwl 的大作中提到: 】
: 查了一下,几个版本都没有这句话
: 你在哪个版本看到过这句话?
:
--
修改:ztz FROM 106.84.26.*
FROM 106.84.26.*
《石头记》只有八十回有人不承认?
脂本当时有许多种,远不止今天残留的几种,那是传抄错误。其中列藏本最有代表性,它可能是几个人分别抄好拼凑起来的,字体和纸有不同。我们读者只挑最全最好的版本即可。如果被改得更好更好,事实上程本有些地方比原始的好。可以出一套合一对照的版本,比如单页码是脂本,双页码是程本,可供深入研究。空白处做广告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求同存异。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6.*
FROM 117.143.136.*
只有被公认的部分,讨论起来才有意义。
标准在于是否被公认,不在于优劣。
似乎各方对脂批本歧义不大。(悼明流派认为程高本被修改)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大家就一起研究脂批本好了。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石头记》只有八十回有人不承认?
: 脂本当时有许多种,远不止今天残留的几种,那是传抄错误。其中列藏本最有代表性,它可能是几个人分别抄好拼凑起来的,字体和纸有不同。我们读者只挑最全最好的版本即可。如果被改得更好更好,事实上程本有些地方比原始的好。可以出一套合一对照的版本,比如单页码是脂本,双页码是程本,可供深入研究。空白处做广告
--
FROM 120.244.161.*
公认的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有被公认的部分,讨论起来才有意义。
: 标准在于是否被公认,不在于优劣。
: 似乎各方对脂批本歧义不大。(悼明流派认为程高本被修改)
: ...................
--
FROM 117.143.137.*
肯定句还是疑问句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公认的
--
FROM 120.244.161.*
肯定的。大同小异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肯定句还是疑问句
:
--
FROM 117.143.137.*
这是不是就可以讨论下去了。
事物总是越辩越明,条件是什么?
是不是有基本的共识,就可以(有建设性地)辩论下去。
还是必须有足够的认知、一致的逻辑和端正的态度?
如果有基本的共识就可以辩论下去?
那么各位:是否我们认为早期的脂评本是真实的原著和原批?
(先搁置双方互不认同的程高本和癸酉本)
我们从早期的脂评本讨论起,看看原著写了什么,原批写了什么。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肯定的。大同小异
--
FROM 22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