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判词是原著的过程与结局,这个能达成一致吗?
脂批里印象有明显是读者角度的误读,而有些被解读原文所写
是批者的亲历,但其实也可以解释为批者有着类似经历的共鸣。
如果一定要探索背后的故事,基于原文,尤其是基于判词,我
是支持的。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判词是原著的过程与结局,这个能达成一致吗?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Sep 22 11:28:39 2025), 站内
:
:
: 先聚个焦,有个参照物,别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净挑某一方面的总结,对吧。
:
: 总之,有个聚焦,就很好办。
:
: 聚焦判词也好,脂批也好,前八十也好,总之,有一致的,就先聚焦上。
:
:
:
: 【 在 icetea 的大作中提到: 】
: : 甄士隐,贾雨村,直接就挖了个大坑。
: : 隐了什么层次的真事,隐到了什么程度,怎样曲折
: : 的假语村言,怎么通过假语把真事隐晦地表达出来,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223.104.40.*]
--
FROM 114.249.185.*
所以先从判词开始嘛
这个比较简单。
【 在 icetea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判词是原著的过程与结局,这个能达成一致吗?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Sep 22 11:32:07 2025), 站内
:
: 脂批里印象有明显是读者角度的误读,而有些被解读原文所写
: 是批者的亲历,但其实也可以解释为批者有着类似经历的共鸣。
: 如果一定要探索背后的故事,基于原文,尤其是基于判词,我
: 是支持的。
:
: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标 题: Re: 判词是原著的过程与结局,这个能达成一致吗?
: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Sep 22 11:28:39 2025), 站内
: :
: :
: : 先聚个焦,有个参照物,别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净挑某一方面的总结,对吧。
: :
: : 总之,有个聚焦,就很好办。
: :
: : 聚焦判词也好,脂批也好,前八十也好,总之,有一致的,就先聚焦上。
: :
: :
: :
: : 【 在 icetea 的大作中提到: 】
: : : 甄士隐,贾雨村,直接就挖了个大坑。
: : : 隐了什么层次的真事,隐到了什么程度,怎样曲折
: : : 的假语村言,怎么通过假语把真事隐晦地表达出来,
: : : ...................
: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223.104.40.*]
:
: --
: 大地在我腳下!國計掌於手中!哪個再敢多說話?!夷平六國是誰?哪個統一稱霸?誰人戰績高過孤家?!高高在上,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畫登山踏霧,指天笑罵,捨我誰堪誇?!秦是始,人在此,奪了萬世瀟灑.頑石刻,存汗青,傳頌我如何叱咤.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14.249.185.*]
--
FROM 223.104.40.*
判词到底暗示了怎样的人设,也存在诸多歧义的。
就比如秦可卿那个,到底是代表了真的吊着了,还是
只是暗喻自戕,甚或只是表明早夭的悲惨结局,都会
争个不亦乐乎,因为怎样解读直接会影响后续的发散。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判词是原著的过程与结局,这个能达成一致吗?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Sep 22 11:29:56 2025), 站内
:
:
: 首先判词是作者给的人设,不存在隐晦,曲笔等写法
:
: 【 在 icetea 的大作中提到: 】
: : 甄士隐,贾雨村,直接就挖了个大坑。
: : 隐了什么层次的真事,隐到了什么程度,怎样曲折
: : 的假语村言,怎么通过假语把真事隐晦地表达出来,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71.14.171.*]
--
FROM 114.249.185.*
显然就是上吊了
【 在 icetea 的大作中提到: 】
: 判词到底暗示了怎样的人设,也存在诸多歧义的。
: 就比如秦可卿那个,到底是代表了真的吊着了,还是
: 只是暗喻自戕,甚或只是表明早夭的悲惨结局,都会
: ...................
--
FROM 171.14.171.*
去回复宝钗判词和红楼梦曲的理解吧。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显然就是上吊了
--
FROM 223.104.40.*
反正就是前80回有结果的唯一正册,都对不上。
然后就可以各种找理由,而后四十回就不能找理由?
何况比如黛玉的判词,现在研究者理解不止二种,就算真正作者写出了其中一种,那另一批人不也可以说对不上吗?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秦可卿丧事上写出了很多不符常理的举动,配合判词应该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后面都没写
: 完,自然无法对照
:
--
FROM 59.51.191.*
说的不错,会有不同解读,但围绕判词解读会是各种解读中分歧最小的,会有扩散至少方向
不变
【 在 Haimdi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正就是前80回有结果的唯一正册,都对不上。
: 然后就可以各种找理由,而后四十回就不能找理由?
: 何况比如黛玉的判词,现在研究者理解不止二种,就算真正作者写出了其中一种,那另一批人不也可以说对不上吗?
: ...................
--
FROM 171.14.171.*
怎么小?黛玉是生病没有的?上吊的?投水的?嫁给北静王的?
【 在 zipp @ [StoneStory] 的大作中提到: 】
:
: 说的不错,会有不同解读,但围绕判词解读会是各种解读中分歧最小的,会有扩散至少方向
: 不变
:
: 【 在 Haimdi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发自zSMTH@2211133C
--
FROM 114.135.24.*
生病死是正常解读,上吊望文生义,投水是过多联想,嫁给北静王是网文看多了
【 在 Haimdi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小?黛玉是生病没有的?上吊的?投水的?嫁给北静王的?
: #发自zSMTH@2211133C
--
FROM 171.14.171.*
那你是基本同意程高的写法呗,可是不同意的人多啊。
不上吊很难和判词对起来啊。所以你看,个人和个人的想法,哪即使是作者原定,也总有人不满意不是?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生病死是正常解读,上吊望文生义,投水是过多联想,嫁给北静王是网文看多了
:
--
FROM 34.1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