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 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矣)。 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宝玉为什么不先看正册,不先看副册,而是先看“又副册”?因为“又”拆“文不加点”,指《石头记》没有作者署名。(丶念zhǔ,古同主)晴雯作为《石头记》的作者,当然要放在第一位出场。
此画非人非山非水,这分明指一部书。滃染,是一种国画技法,即用水墨淡彩润色画面,不露或少露笔痕。“水滃染”三字应该是“水墨滃染”。作者故意缺失“墨”字,因为她把破译解读者加入了作者行列,即下面的林薛合一。作者认为,必须要有破译解读文章,《石头记》才能完整。
满,隐示满清。纸,从丝从氏,谐音“私事”,所以“满纸”隐示满清秘史。乌,为黑,拆“墨首”,隐示作者。云,隐示史湘云。史湘云就是作者。浊雾,隐示书中迷津满布,玄机重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甲戌(蒙府)夹批:恰极之至!“病补雀金裘”回中与此合看。】【靖藏眉批:恰极!补裘回中与此合看。】
判词的字面意思是小说的正面,大家都知道,比我了解的更清楚。我只解释反面是什么意思。
霁,从雨从齐(止也),即雨后天晴,隐“晴”。彩云,隐示“雯”(本义即彩云)。晴雯,谐音“清文”,隐示《石头记》是写清朝历史的。
月,隐示团圆,指作者和破译者的相逢,即林薛合一。难逢,这是作者的预测。霁,隐示晴,谐音清。清朝遇不到破译者,即破译者是清朝灭亡之后才出现的人。
云,指书中的史湘云,她是作者吕方。彩云,隐示吕方在书中有许多幻身。易,变易。散,拆“撒手离去”,隐示吕方没有署名。(手,谐音首,隐示作者。)
心比天高,指作者心高气傲,她期待《石头记》成为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心比天高,拆“夫”。夫,隐示“二人破天”。指《石头记》是一部阴阳两面的天书,需要有人去解读,吕方把破译者加入了作者行列。(见卫若兰射“圃”的解释,最后的谜底是“杰”。)
下贱,拆“戈”。戈,隐示“半我”。所以“身为下贱”隐示“我非我,只是半我”,指“林薛合一”,即书中所说“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黛玉是作者吕方的幻身,宝钗是破译者王杰的幻身。)
我,由手戈组成。《说文》:“施身自谓也”。从“我”字字形可以看出古代生存不易,环境恶劣。施,拆“方人也”,隐示晴雯名方。
柳寓风流,如宿花眠柳。柳,谐音“留”。灵,假借为“良”,如古诗“灵雨既零,风以散之。”巧,隐示的是吕留良死后被剖棺戮尸。(左边工拆“半差”,谐音“办差”;右边丂拆“朽木抛去”)招人怨,隐示吕方报仇雪恨。(招,拆“手持一口刀”。)
寿夭,即死亡。多,多次死亡。(曹雪芹就是吕方,见名字解析。秦可卿、秦钟、尤二姐、尤三姐、晴雯等都是作者的幻身。(曹雪芹之死,是为读者解读秦钟和曹雪芹是同一个人,破译秦钟死亡日期后就会发现和曹雪芹的死亡日期一致。秦可卿之死是为了说明她本人的身世。尤二姐尤三姐之死,隐示的是雍正之死。晴雯之死是作者预测自己的死亡日期等等。)
因,因为。毁谤,指口舌,如第五十七回:“他既防嫌,不许你们理我,你又来寻我,倘被人看见,岂不又生口舌?”第七十七回:“这才乾浄,省得旁人口舌。”
口,隐示方,即吕方。舌,拆“千古奇缘”。石头是三生石,作者预测到和破译者异世相隔,只有成仙(指死去)才能相见。
多情公子的“子”和“系”(牵念)组合成“孙”,隐示吕方是吕留良的孙女。空,不是指晴雯和宝玉两担了虚名,是隐示书中的正面情节都是虚假的。贾宝玉就是弘历,“多情公子”谐音“夺清公子”,隐示弘历的身世。
病补雀金裘,隐示写作《石头记》。“病”隐示不能正常写作,即避讳时世。补,指补苍天。雀金裘是宝玉的衣服,宝玉是《石头记》幻身。
(题外话:晴雯撕扇,隐示的是吕方把完善的文字分出了两部分,即她所作的《石头记》是一部阴阳两面书。“笑”指黛玉,见黛玉宝玉初见。“作千金一笑”,指吕方是以幻身黛玉为主角写作《石头记》的。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和晴雯撕扇意思相同。贾政、王夫人是雍正、钮钴禄氏,也是破译者和作者的幻身。自己把自己赶出去,隐示的是吕方不能在《石头记》署名。)
--
FROM 182.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