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索隐派,《红楼梦》一定是隐去真事的,而且也确实是影射了明亡的历史的。但是我认为这不是《红楼梦》的全部。
我还是那个观点,就是《红楼梦》有个底本就是《风月宝鉴》,原先的《风月宝鉴》是主要悼明的,处处影射,但是曹雪芹在这个基础上改写了,增加很多自己偏爱的东西,又删去了原先那些过于明显悼明的内容。所以后人看到的《红楼梦》就成了一部隐隐约约有悼明意味在里面的,但又不完全是在给明亡唱悲歌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章节的文笔的风格并不怎么协调一致,而故事线又颠三倒四的原因。因为是改写,就难免出现逻辑上的各种漏洞,而且有很多原来的文字以曹雪芹的能力也无法完全替代。
至于说曹雪芹为什么不把一些明显贬低大清的诸如“骚达子”这样的文字去掉,我认为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全改完就去世的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他认为这些词汇并不重要。因为《红楼梦》文本量巨大,难免挂一漏万,曹雪芹的主要精力应该是放在了其他更重要的方面,比如宝玉和黛玉的爱情。
--
FROM 111.19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