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万有引力方程F=GMm/r2的硬伤
1,从F=ma到向心力公式,再到F=GMm/r2,是由惯性力得出万有引力,而惯性力与万有引力是性质完全迥异的2个概念,根不正哪来的苗红?
同样由F=ma推导出来的动量公式,动能公式和向心力公式都是围绕物体的运动展开的,名正则言顺。
2,万有引力方程在推导的过程中,开普勒行星第三定律不可或缺,而行星第三定律是开普勒历经十年不断尝试计算的结果,其中并没有一个推导的过程,类似于提丢斯法则,它更像是一个经验公式,由一个经验公式推证出来一个普适方程,何言其正?
科学上不为尊者讳,更没有两个凡是(凡是西方主流科学思想,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西方主流科学,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
FROM 223.79.30.*
迷信所谓的西方主流科学思想,我们的头脑就会被其锁死,最终让中国人在基础科学领域一无是处。西方人自己会犯错,也能够自我纠错,话语权永远在人家手里,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美国人说他们发现了引力波,哪个虫儿敢吱声?换成中国人试试......
--
修改:md2006 FROM 223.79.30.*
FROM 223.79.30.*
1、万有引力本来就不是推导出来的,它是定律,是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定理才需要证明。
2、开普勒定律本来就是经验总结发现的。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1,从F=ma到向心力公式,再到F=GMm/r2,是由惯性力得出万有引力,而惯性力与万有引力是性质完全迥异的2个概念,根不正哪来的苗红?
: 同样由F=ma推导出来的动量公式,动能公式和向心力公式都是围绕物体的运动展开的,名正则言顺。
: 2,万有引力方程在推导的过程中,开普勒行星第三定律不可或缺,而行星第三定律是开普勒历经十年不断尝试计算的结果,其中并没有一个推导的过程,类似于提丢斯法则,它更像是一个经验公式,由一个经验公式推证出来一个普适方程,何言其正?
: ...................
--
FROM 223.104.41.*
【 在 wangyuanj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1、万有引力本来就不是推导出来的,它是定律,是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定理才需要证明。
: 2、开普勒定律本来就是经验总结发现的。
在教科书中,从牛顿第二定律到向心力公式,再到万有引力方程是有一个推证过程的。既然是公里,直接拿来用就行了,编教材的人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开普勒行星第三定律是开普勒经过计算得出的,我说它更像是一个经验公式,不应该理解成定律,而教科书上说是定律
--
FROM 223.79.50.*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教科书中,从牛顿第二定律到向心力公式,再到万有引力方程是有一个推证过程的。既然是公里,直接拿来用就行了,编教材的人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 开普勒行星第三定律是开普勒经过计算得出的,我说它更像是一个经验公式,不应该理解成定律,而教科书上说是定律
开普勒行星第三定律说r3/t2是一常数,具体这一常数是多少教科书回避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常数并不精确,只是大致如此。纵观整个物理学发展史,从一个经验公式推证出来一个普适方程有过这样的先例吗?而从普适方程到经验公式却是司空见惯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用科学就是这样的
--
FROM 223.79.50.*
由生产、生活中实践经验总结得出普适方程,这个没问题。但由r3/t2=k直接推导出来万有引力方程就有问题:因为这是由一个方程直接导出另外一个方程,而这个k却是一个不能确定的值(不可能确定)
在这一推导的过程中,在教科书中是把r3/t2=k当作方程来用了,然而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方程,只是一个类似于提丢斯法则一样的经验公式。问题是,你能用提丢斯法则来推出一个普适方程吗?
--
FROM 223.79.50.*
不错,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得到的开普勒常量是一个常数,但这是啥逻辑呢?——物理学可以不讲先来后到吗?难道可以用万有引力公式反推得到开普勒第三定律来相互验证二者都是正确的?这是自己欺骗自己呀
--
FROM 223.79.50.*
兄弟,物理理论从来就不是所谓的“真理”,而是试着去用简介的方式(公式)去解释这个世界运行的原理。牛顿那个时代的人就是假设万物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然后以此假设为出发点,发现可以解释当时的客观现象(例如开普勒总结的行星运动规律),所以被认为可能是一个正确的理论而当作定律(law)发表了出来,这个定律后来又被无数的事实(实验)证明,从而确立了其被广泛认可的地位。
当然,所有的定律都会有其适用范围,而且当很多新的事实被发现有,也可能会有更高维度的理论来替代它解释这个世界的运行(例如爱因斯坦后来的质量扭曲空间的理论),但在其适用范围内,我们任然可以把这个理论你当作定律(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宇航员与火箭发射中心的对话中,回答谁在驾驶飞船时,宇航员回答说是牛顿在驾驶的原因)
--
FROM 36.148.123.*
不能看教科书,直接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由生产、生活中实践经验总结得出普适方程,这个没问题。但由r3/t2=k直接推导出来万有引力方程就有问题:因为这是由一个方程直接导出另外一个方程,而这个k却是一个不能确定的值(不可能确定)
: 在这一推导的过程中,在教科书中是把r3/t2=k当作方程来用了,然而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方程,只是一个类似于提丢斯法则一样的经验公式。问题是,你能用提丢斯法则来推出一个普适方程吗?
--
FROM 171.124.117.*
【 在 getback 的大作中提到: 】
: 兄弟,物理理论从来就不是所谓的“真理”,而是试着去用简介的方式(公式)去解释这个世界运行的原理。牛顿那个时代的人就是假设万物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然后以此假设为出发点,发现可以解释当时的客观现象(例如开普勒总结的行星运动规律),所以被认为可能是一个正确的理论而当作定律(law)发表了出来,这个定律后来又被无数的事实(实验)证明,从而确立了其被广泛认可的地位。
: 当然,所有的定律都会有其适用范围,而且当很多新的事实被发现有,也可能会有更高维度的理论来替代它解释这个世界的运行(例如爱因斯坦后来的质量扭曲空间的理论),但在其适用范围内,我们任然可以把这个理论你当作定律(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宇航员与火箭发射中心的对话中,回答谁在驾驶飞船时,宇航员回答说是牛顿在驾驶的原因)
牛顿那个时代的人就是假设万物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
牛顿的这个假设是有前提的,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环绕运行需要向心力,为了解释这个向心力引入引力。牛顿关于引力的研究应该是从天空引申到地表,所以说牛顿苹果的故事很可能是后人杜撰的
不是专业人士,就是猜一下:人类的太空探索不能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公式,大多用一些由经典力学推导而来的经验公式。同时火箭发射点g的值很重要,必须要精确测量
--
FROM 223.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