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解释“引力”为啥这么难?
最早提出“引力”这一概念应该是从解释天体环绕运行的向心力开始的,猜测这个向心力就是来自中心天体对环绕天体的吸引力。后来牛顿把这一思想延伸到苹果落地,将二者统一起来,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至于为什么有质量就会产生吸引力,他没有给出答案,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着实有点玄。接下来二百余年都是在完善这个理论,但对于引力起源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年轻的爱因斯坦雄心勃勃,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的思路是这样的:不再纠结于什么吸引的力,力不就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吗?而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物体的加速运动,这和“引力”的表现也没啥区别嘛——他的这个思路是对的。但问题一回到关于地表上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来源问题就卡住了:地球上的这个指向地心的加速度应该源自哪里?总不能认为地球是一直加速膨胀的吧?纠结了大概有十年之久,最终还得回到牛顿那儿去,用质量让空间弯曲,弯曲的空间使物体产生加速运动来解释引力,广义相对论方程就是这一思想的数学形式。对于质量的存在为什么会让空间产生弯曲的疑问,他还是像当年的牛顿一样:不知道。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制造了一个更玄的问题。
解释“引力”的最困难之处在于,如何明确中心天体上指向该天体中心的加速度起源问题,明确了这一点,其它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用中心天体源自其中心的“脉动”来解释这个加速度的产生,就是延续了爱因斯坦的思路,这个当时中断了的思路大有可为,很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为什么引力与其它三种力相比较显得格格不入呢?因为它原本就不是一种可以从微观上可以解释的力,而是较大天体特有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所表现出来的固有现象。
有关暗物质的概念,退一步讲,即便人们最终找到了暗物质,依旧不能解释有质量就会产生吸引的问题,只是给现有的引力理论打了一个补丁。而“引力子”的概念就是量子力学原理应用于引力问题上的机械照搬,这不是照猫画虎,而是见猪画虎,因为引力与量子力学完全不相容,是勉为其难的拉郎配。
至于那个环绕运行的向心加速度来源问题,抛弃“捕获说”,将同源说与分裂说整合在一起,只要确认环绕天体来自中心天体就行了,这样环绕运行的加速度自然就是来自中心天体上的加速度,如月球起源于原始地球,它环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力就是原始地球赋予的。以此类推,原始地球来自原始太阳,原始太阳源自原始银河系的中心天体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33.*
FROM 120.225.233.*
一般来讲,物理学(或者说整个科学)并不关心“到底为什么”质量会引起吸引,而仅仅是追求一个能够定量且自洽地描写“多大的质量引起了多大的吸引”的公式而已。
万有引力理论之所以要被改进成广义相对论,是因为有万有引力理论描述不了的观测事实且它那时与其他理论相冲突了。而广义相对论之所以还需要被进一步改进,是因为广义相对论自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自洽的东西。
总的来说,科学的一般性方法论,就是不断用能够凑合描述实验和观测数据的理论一点儿点儿去逼近。这种还原论的做法,是人类能够走到今天的关键。而如果只知道去追求最本质的那个“为什么质量会引起吸引”,想一步到位,那往往会陷入冥想的玄学境地。科学史证明,那是没有前途的。。。
总之,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物理学也一样,别老想着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早提出“引力”这一概念应该是从解释天体环绕运行的向心力开始的,猜测这个向心力就是来自中心天体对环绕天体的吸引力。后来牛顿把这一思想延伸到苹果落地,将二者统一起来,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至于为什么有质量就会产生吸引力,他没有给出答案,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着实有点玄。接下来二百余年都是在完善这个理论,但对于引力起源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年轻的爱因斯坦雄心勃勃,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思路是这样的:不再纠结于什么吸引的力,力不就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吗?而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物体的加速运动,这和“引力”的表现也没啥区别嘛——他的这个思路是对的。但问题一回到关于地表上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来源问题就卡住了:地球上的这个指向地心的加速度应该源自哪里?总不能认为地球是一直加速膨胀的吧?纠结了大概有十年之久,最终还得回到牛顿那儿去,用质量让空间弯曲,弯曲的空间使物体产生加速运动来解释引力,广义相对论方程就是这一思想的数学形式。对于质量的存在为什么会让空间产生弯曲的疑问,他还是像当年的牛顿一样:不知道。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制造了一个更玄的问题。
: 解释“引力”的最困难之处在于,如何明确中心天体上指向该天体中心的加速度起源问题,明确了这一点,其它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用中心天体源自其中心的“脉动”来解释这个加速度的产生,就是延续了爱因斯坦的思路,这个当时中断了的思路大有可为,很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 ...................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3.*
FROM 111.201.73.*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来讲,物理学(或者说整个科学)并不关心到底“为什么”质量会引起吸引,而仅仅是追求一个能够定量且自洽地描写“多大的质量引起了多大的吸引”的公式而已。
: 牛顿引力理论之所以要被改进成广义相对论,是因为有万有引力理论描述不了的观测事实。而广义相对论之所以还需要被进一步改进,是因为广义相对论自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自洽的东西。
: 总的来说,科学的一般性方法论,就是不断用能够凑合描述实验和观测数据的理论一点儿点儿去逼近。这种还原论的做法,是人类能够走到今天的关键。而如果只知道去追求最本质的那个“为什么质量会引起吸引”,想一步到位,那往往会陷入冥想的玄学境地,科学史证明,那是没有前途的。。。
: ...................
一时竟无言以对
突然觉着活的不如自家的猫,它吃喝玩乐睡,我俩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不贪,很知足,而我还有探索的欲望。
我承认自己是功利主义者,反对拿满足好奇心来指导思考,以免成为半仙。之所以对“引力”刨根问底,终究还是因为现实的需要。就拿地震预测来讲,现在还在为地震的成因争论,不能确切的说明地震动力的来源(板块学说不能很好的解释板内地震),也就更别说准确的地震预测了。以至于部分地震学家认为:搞了半个多世纪的地震预报,从未准确的预报出来一次大地震,地震预测是不可能的。只说这一点,其它还有就不啰嗦了
--
FROM 120.225.233.*
1、前贴说的“还原论”的做法,如果一定说其哲学根源,最多叫做“实用主义”或“实证主义”,这跟“功利主义”不是一码事儿。。。
2、您跟您的猫,是依附与被依附的不对称关系。大概率,你离了它能活,它离了你就不一定了。说到底它是宠物,你把它吃了也就吃了,但反过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所以“活着不如自家的猫”么,那先得看有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主人”的存在可以依附。
3、地震的话,主要是积累实验和观测数据太难。地震波找油,整得花样儿繁多,是因为人类可以在那个尺度上不断实践积累数据。但是自然发生的地震的那个尺度上的数据,就不易获得了。。。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时竟无言以对
: 突然觉着活的不如自家的猫,它吃喝玩乐睡,我俩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不贪,很知足,而我还有探索的欲望。
: 我承认自己是功利主义者,反对拿满足好奇心来指导思考,以免成为半仙。之所以对“引力”刨根问底,终究还是因为现实的需要。就拿地震预测来讲,现在还在为地震的成因争论,不能确切的说明地震动力的来源(板块学说不能很好的解释板内地震),也就更别说准确的地震预测了。以至于部分地震学家认为:搞了半个多世纪的地震预报,从未准确的预报出来一次大地震,地震预测是不可能的。只说这一点,其它还有就不啰嗦了
--
FROM 111.201.73.*
: 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物理学也一样,别老想着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看哭了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来讲,物理学(或者说整个科学)并不关心到底“为什么”质量会引起吸引,而仅仅是追求一个能够定量且自洽地描写“多大的质量引起了多大的吸引”的公式而已。
: 牛顿引力理论之所以要被改进成广义相对论,是因为有万有引力理论描述不了的观测事实。而广义相对论之所以还需要被进一步改进,是因为广义相对论自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自洽的东西。
: 总的来说,科学的一般性方法论,就是不断用能够凑合描述实验和观测数据的理论一点儿点儿去逼近。这种还原论的做法,是人类能够走到今天的关键。而如果只知道去追求最本质的那个“为什么质量会引起吸引”,想一步到位,那往往会陷入冥想的玄学境地,科学史证明,那是没有前途
: ...................
--
FROM 216.240.30.*
非常赞同,如果告诉楼主现在人们还无法准确解释为什么飞机能飞起来,估计他更崩溃。
【 在 molar (molar,嗯。molar,哦?molar,噢!)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来讲,物理学(或者说整个科学)并不关心到底“为什么”质量会引起吸引,而仅仅是追求一个能够定量且自洽地描写“多大的质量引起了多大的吸引”的公式而已。
:
: 牛顿引力理论之所以要被改进成广义相对论,是因为有万有引力理论描述不了的观测事实。而广义相对论之所以还需要被进一步改进,是因为广义相对论自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自洽的东西。
:
--
FROM 115.171.91.*
太深刻了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来讲,物理学(或者说整个科学)并不关心到底“为什么”质量会引起吸引,而仅仅是追求一个能够定量且自洽地描写“多大的质量引起了多大的吸引”的公式而已。
: 牛顿引力理论之所以要被改进成广义相对论,是因为有万有引力理论描述不了的观测事实。而广义相对论之所以还需要被进一步改进,是因为广义相对论自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自洽的东西。
: 总的来说,科学的一般性方法论,就是不断用能够凑合描述实验和观测数据的理论一点儿点儿去逼近。这种还原论的做法,是人类能够走到今天的关键。而如果只知道去追求最本质的那个“为什么质量会引起吸引”,想一步到位,那往往会陷入冥想的玄学境地,科学史证明,那是没有前途的。。。
: ...................
--
FROM 39.144.158.*
解释引力是咋回事不难
难的是咋让你看明白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早提出“引力”这一概念应该是从解释天体环绕运行的向心力开始的,猜测这个向心力就是来自中心天体对环绕天体的吸引力。后来牛顿把这一思想延伸到苹果落地,将二者统一起来,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至于为什么有质量就会产生吸引力,他没有给出答案,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着实有点玄。接下来二百余年都是在完善这个理论,但对于引力起源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年轻的爱因斯坦雄心勃勃,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的思路是这样的:不再纠结于什么吸引的力,力不就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吗?而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物体的加速运动,这和“引力”的表现也没啥区别嘛——他的这个思路是对的。但问题一回到关于地表上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来源问题就卡住了:地球上的这个指向地心的加速度应该源自哪里?总不能认为地球是一直加速膨胀的吧?纠结了大概有十年之久,最终还得回到牛顿那儿去,用质量让空间弯曲,弯曲的空间使物体产生加速运动来解释引力,广义相对论方程就是这一思想的数学形式。对于质量的存在为什么会让空间产生弯曲的疑问,他还是像当年的牛顿一样:不知道。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制造了一个更玄的问题。
: 解释“引力”的最困难之处在于,如何明确中心天体上指向该天体中心的加速度起源问题,明确了这一点,其它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用中心天体源自其中心的“脉动”来解释这个加速度的产生,就是延续了爱因斯坦的思路,这个当时中断了的思路大有可为,很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为什么引力与其它三种力相比较显得格格不入呢?因为它原本就不是一种可以从微观上可以解释的力,而是较大天体特有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所表现出来的固有现象。
: ...................
--
FROM 124.64.18.*
牛顿的引力公式,这大爷都看不明白,我就不信你还有更好的办法???
【 在 frying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释引力是咋回事不难
: 难的是咋让你看明白
:
--
FROM 112.44.102.*
另外,牛顿的引力公式,和初中阶段的 E=mgh,这位大爷都想不明白,两者之间究竟是啥关系,你还有啥好说的
【 在 frying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释引力是咋回事不难
: 难的是咋让你看明白
:
--
FROM 112.4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