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请允许先将“自由电子的定向流动产生电流”这一概念暂时放到一边
同时,明确“导体中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设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负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负方向”。
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性质,这种效应就发生在N和P的界面上,这个界面对电荷运动产生的效应类似于进出商场的旋转门。这个旋转门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进和出只能走一侧,并且是正、负分行,即正电荷走一侧,负电荷走另一侧,与之对应的就是在N和P的界面上,正电荷只能够从一侧进入,而不能从另一侧出来,也不允许原路返回,这就像是一个人在一根充满着斜刺的管道中行进时不能逆行的道理一样。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规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施加的反向电压过高,那么界面通行的方式就会被临时性的改变(可以逆行),电压降低后又能够恢复。电压继续加大,这个界面就会被永久性的破坏,不再恢复
没有晶体二极管就不会有晶体三极管。在这里,顺便简单地介绍一下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以NPN型为例:从N到P,再到N,由于NP界面的电流单向通过原理,电荷在P区集结,电压升高,当超过一定值时,PN界面被临时性击穿,电流通过并被放大,这一过程可以持续进行,类似于古代的水利舂米机
还有,凭什么认为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是正、负电荷分开行进的呢?原因就是:假如不是的话,那么在N和P的界面上就会产生一个较强的电流的热效应
说了这么多,现在进入正题:
所谓的超导效应不就是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吗?将二者结合起来看,就是电流在电路中只发生磁效应而没有热效应和电解效应。假如能够让正、负电荷在导体中实现分流(不发生对撞),让其只发生磁效应,那么就相当于是间接地得到了一块超导体,不用刻意再去追求零电阻。依据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原理,可以尝试把NP做的足够薄(到底需要多么薄不知道,这个需要验证),然后将它们叠加在一起,形成NPNPNP......的结构,封装之后或许就能得到一块常温常压下的超导体
在这之前,没有读过任何一部关于半导体的著作,只是了解了一下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基本原理,至于场效应的问题没有考量过。一句话就是:理论先放一边,技术尝试先行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33.*
FROM 120.22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