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磁波的波长、速度和频率的关系式 λ = c/f 可知,波长的最小值所对应的频率就是电磁波的频率上限。那么,从理论上讲波长的最小值应该是多少呢?
假如不考虑波动性,只从粒子性的角度去看电磁波的话,那么电磁波的频率上限就是,当它的频率效应不复存在(或者说失效)之前的频率就是它的频率上限,即当电磁波所形成的粒子流已经无法分割的时候。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在速度c不变的情形下,前面的光粒子已经与后面的光粒子连成一条直线,也就是当波长等于光粒子大小的时候。至于这个光粒子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这里只有一个已知的光速值c,不能得出具体的数值,只是在理论上给出了估算的途径。
至于本帖子的意义,自说自话:
如果说光粒子就是正、负电荷构成的电偶极子以光速c在空间中的运动的表现,那么就可以由公式 λ = c/f 通过电磁波的频率上限来估算这个电偶极子的大小,进而得到电荷的大小。这是前面帖子《电荷的定义及其它》的延续
搜索到的结果:
电磁波的频率上限是由普朗克长度决定的,普朗克长度由万有引力常数、光速和普朗克常数的相对数值决定的,大约是一个质子直径的10的22次方分之一。不了解具体的推导过程,应该是应用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是二者合作的结果,这两个都是当今物理学的顶流。前提是二者一个都不能出错,当然,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数也得经受住考验,要不,普朗克长度就不可信。
--
修改:md2006 FROM 223.79.28.*
FROM 223.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