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会儿写文章的时候,还雄心壮志,希望3年内能自学成业余5段,然后40岁就可以辞掉互联网工作,靠教小孩下棋糊口为生,而今年此时自己已经近乎绝望(当然45岁以后还有希望,哈)。
疫情的一年,儿子的围棋课都转成了线上,大多数是白天上,我就没法陪他上课了,加上本身工作繁忙,下盘棋成了一种奢望,自己最高冲上过野狐2D,坚持了许久,但是最终还是被打下来了,甚至1D被打到过1K两次,虽然很快就连胜升回1D,但总之真实实力水平停滞不前了,而儿子则一路杀到了弈城4D
以前和他下棋,认真的话能赢多输少,输的也多是为了不至于打击他积极性,而现在周末棋盘上比划时自己已经鲜有胜绩,偶尔赢个一两局,还得靠长考坚持到他要看电视的时间点儿,(当然我不是故意使用战术,而是真的觉得长考才能算得清,而有时长考也算不清,汗?)
由于疫情,儿子线下考段也进展较慢,1D升2D考了两次才过,说来狗血,第一次没过据他说,对手作弊了,棋盘上多摆了个棋子,他后来下到那个局部才看到,然后被人直接屠龙了,我是觉得以他的水平应该没看错,也应该不是故意这么说给自己失利找借口的,所以帮他投诉了,但无果,总之第一次考2D上午三连败后,中午本打算直接回家,儿子非要拼一枪,结果下午全胜,但最终依然因为小分不够没有晋级,还是挺挫折教育的。第二次顺风顺水6胜1负小组第一晋升2段,可见小孩技术上的优势不足以弥补心理上的不成熟,不过说来简单,事实上又有几个成人做到“平常心”呢?
其实儿子没什么天赋,对围棋是有些热爱(相比于数语外),但热爱程度甚至不如我。之所以还能一直进步,习惯占了很大一部分,每天坚持下一盘网棋,然后复盘,每周老师的作业按时完成。我的观点也是习惯养成远比学了什么具体招法、骗招要重要,而现在的大多数围棋培训机构,教的主要是各种招法,对这其实我是不以为然的,孩子妈就比较功利,看着别人用了某些大招,短时间进步快了,就给儿子也报了班,我反而觉得有些本末倒置。话说回来,围棋的教育状况,比起小学其它的应试教育,还是要好太多,多少能培养孩子一些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多少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而反观国内小学教育简直一塌糊涂,数语外各种狗血的技巧、手段、填鸭式的直接灌到你脑子里,就算有潜在的高斯,也早被这样的教育毁了,关键是,正常课上不教什么,还需要自己花时间去上这种填鸭的课外班,真是情何以堪,孩子妈还买账,或许我真的不属于这个时代,哎!
所以我心中一直还比较喜欢私塾式的教育,也耿崇尚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感觉,想想濑越宪作、曹薰铉的师表,才有了吴清源、李昌镐,再回头看看江铸久、芮乃伟的遭遇,还多亏了吴清源的师道传承,才不至于潦倒,每每想到此也是不胜唏嘘,道在人心乎?
30而立,40不惑,已然安家立业,何以为之不惑?嗟呼,独登高处,望尽天涯路:现996盛行,而师道渐衰!棋盘虽小,深奥幽玄,谨望从中感悟一二,不枉所耗蹉跎光阴
--
FROM 3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