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所理解的开悟
如果见地已经彻了,那下地菩萨不知上地菩萨境指的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我觉得五地六地所见的缘起智,比初地的见地有用的太多
缘起智并不是简单的看到缘起性空,在缘起智的眼中,十二因缘是一条连续的信息,他能看见当事人过去经历着什么,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以及如果继续下去,这个人又会变成什么样,因果相续绵绵不绝
所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也是这个道理,六地菩萨看到一些事情的开端,就可以大概的判断到可能的结果
另外,如果说初地不是开悟的标准,那二地是不是标准,三地呢,四地呢
总不能八地才算开悟吧,那都是大菩萨了
【 在 stag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主要行持方面没什么问题。但见地不敢苟同,初地就已经见齐诸佛了,见地已经彻了。但在事情上还不行,遇见烦恼的事情还会生起各种烦恼的念头,但明白念头只是缘起,烦恼的念头和高兴的念头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不会被念头带跑。
: 至少在意识层面已经离一切相了,善和恶,慈悲和愤怒,清明和妄念纷纷,接纳和拒绝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ad mini 6」
--
修改:maple0 FROM 175.191.77.*
FROM 175.191.77.*
下地不知上地指的应该是证量/报化的功德,就是你列举的东西,有句话叫“报化非真佛”,归根到底都是相上的东西,虚妄不可得的。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 如果见地已经彻了,那下地菩萨不知上地菩萨境指的又是什么呢
:
: 实际上,我觉得五地六地所见的缘起智,比初地的见地有用的太多
: 缘起智并不是简单的看到缘起性空,在缘起智的眼中,十二因缘是一条连续的信息,他能看见当事人过去经历着什么,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以及如果继续下去,这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118.113.3.*
虚妄而不虚妄
【 在 stage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里说的如来,即是佛性,明白诸相非相,才算是见到佛性。诸相非相,即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眼耳鼻舌身意生起的种种相都是虚妄的。最起码明白这一点,才算开悟见性。
: 用这个知见,来看看经常提到的开悟标准:
: 1.见到佛或种种殊胜的境界
: ...................
--
FROM 112.42.6.*
点赞,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觉着无就是因,有就是果,有无就是因果链,因果绵绵不绝,就是玄之又玄。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见地已经彻了,那下地菩萨不知上地菩萨境指的又是什么呢
: 实际上,我觉得五地六地所见的缘起智,比初地的见地有用的太多
: 缘起智并不是简单的看到缘起性空,在缘起智的眼中,十二因缘是一条连续的信息,他能看见当事人过去经历着什么,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以及如果继续下去,这个人又会变成什么样,因果相续绵绵不绝
: ...................
--
FROM 219.237.97.*
道友的例子举得很好,从哲学上讲,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相就是现象,如来就是本质。智慧是一种能力,通过修行不断的增加智慧,就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的过程,不断地获得智慧、开悟,能一层层刨析看清事物的本质。我感觉不要把修行看的这么玄乎,还是要寻乎理,让思维能够理解道,就是要悟道,不能强行修道。
【 在 Fan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回帖可能含有一些批评的意味,师兄却能坦诚回应,足见心性宽厚。
: 从师兄所言之理,又思考了一些:
: 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仅从这句话字面的含义来说,并非是不见任何相,而是“见”诸相非相。“见诸相非相”这句话怎么去理解? 首先这句话,并不是一个主观的约束,比如硬要去否定一切见相,或者见到各种相,心要能保持不动,不去执着,并认识到它们的虚妄等等诸如此类。相反呢,这句话是在描述一个客观的状态,也就是当一个人真实的见到“诸相非相”之时,可以认为是见如来。那什么是“见诸相非相”的状态呢?佛陀境界,难以妄拟,试着举一个可能不恰当的浅显的例子,比如我们看到手里接通的手机吧,如果只能看到肉眼所见的这个手机,那是“见手机相”;但如果我们还可以看到手机外在信号的电磁场分布,那么相对于“手机相”来说,可以称之为某一种“见手机非相”,注意在古汉语中,“非”字含义隽永,有“不是”“否定”的意思,也有“对当前的否定,而确立另外一种存在”的意思。个人认为,在佛陀境界上,佛陀看手机,绝不只是看到了肉眼所见的手机相,而是真实的看到了手机的“非相”,那么佛陀看到了什么样的“非相”,怎样看到的“非相”,从物理学的角度,也许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可能是佛陀占位在了一个特殊的时空坐标系,从这个参考系的视角,可以看到了手机的各种“非相”,另一种可能是佛陀具有广大神通,可以看到手机本身在所有时空维度上能够呈现的所有可能表相(例如,局限在电磁波谱来说,视角从可见光频段推至于一切频段)。
: ...................
--
FROM 219.237.97.*
是的,从思维认知的角度来说,同样也是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过那种修行的“玄乎”,可以认为也是一种认知事物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更高级的认知方式。它是客观存在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古修行之中体验,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 在 wudongd 的大作中提到: 】
: 道友的例子举得很好,从哲学上讲,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相就是现象,如来就是本质。智慧是一种能力,通过修行不断的增加智慧,就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的过程,不断地获得智慧、开悟,能一层层刨析看清事物的本质。我感觉不要把修行看的这么玄乎,还是要寻乎理,让思维能够理解道,就是要悟道,不能强行修道。
--
FROM 117.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