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禅定是最大的乐,但很多人对如何达到禅定理解偏了
我是这样理解大小乘的,小乘就是知见仅在十二因缘中,所以他们认为禅定是修行的终点,这就是他们认为的极乐,所以他们可能更强调个人解脱,大乘的知见是整个华严世界,他知道禅定和十二因缘只是两种没有本质区别的状态,追求禅定就偏空了,所以大乘菩萨同样追求有,空和有平等无二,所以大乘菩萨的知见是完整的,才能游戏世间
【 在 keard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乘、小乘从修证来说是一样的,比如禅宗既是小乘、也是大乘、也是最上乘,也是一乘
: 小乘的有个发心的问题,回小向大。
: 乘么,度化的意思,不是指修证水平,大迦叶走的阿含经的路子,是吧,他也是
: ...................
--
修改:easyApple FROM 222.248.196.*
FROM 222.248.196.*
你注意到十二因缘第一个是无明,第三个就是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知见都是基于无明的识,我觉得最值得信赖的就是佛祖举的那个让水澄清的例子,顺其自然就好,平常交流见解可以,但不能当真。
【 在 keard 的大作中提到: 】
: 1、灭尽定差不多是涅槃的意思,不是你那个"死"的意思,因为阿罗汉有的是遮伏涅槃,
: 就像是bug藏起来了,永远达不到佛祖的那个大圆满的境界,所以有回小向大这个事。
: 2、你说的那个“死”,叫轮回,得重修。灭的意思是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不生不灭。
: ...................
--
FROM 222.248.196.*
我现在觉得佛学是对世界的真实描述,当接受了佛学了观念,扩大了自己的见识,一切都水到渠成,视野一旦扩大到整个世界,就会理解一切缘起缘灭就是一朵浪花,在浪花里有什么值得玩花样的呢?它自然会平复。理解到这个,一切佛知见都可以抛弃,浪花就是浪花,有什么必要还去划分什么大乘和小乘呢?还管他什么十二因缘呢
如果把佛学的描述当作修行方法,出发点就走偏了,就有点耍小聪明的感觉,禅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 在 kea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好意思,唐突了,你是对的
:
--
修改:easyApple FROM 222.248.196.*
FROM 222.248.196.*
把整个帖子的讨论都看完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老样子,门外打转。
: 平静和满足感,受蕴和行蕴都还现行,谈不上解脱。所谓“听之任之”所达到的平静状态,实为外道修行,好点的上无想天,眼一闭一睁,八万劫就过去了,差点的就是畜生道的愚痴定。
:
--
FROM 222.248.196.*
为啥要有这么多分别呢?为啥要害怕畜生道的愚痴呢?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完了,才回的。
: 你根本没弄清佛教和外道的差别在哪里。甚至畜生和人的区别在哪估计你也不清楚,所以会把畜生道的愚痴定当成解脱。。
:
--
FROM 222.248.196.*
跳出六道轮回能跳到哪儿去?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说错吧。
: 畜生们才不管什么分别,吃饱就睡,平静满足。
: “法华经”是众经之王,经中把三界比喻成火宅,你愿意呆在里面实为不智。
: ...................
--
修改:easyApple FROM 222.248.196.*
FROM 222.248.196.*
不在六道,华严世界总有个去处吧,既然六道这么不堪,那为啥当初不把华严世界直接造成一个极乐世界呢?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六道的缘尽了。所以没法说出在哪里,能说出来即使有缘。
:
--
FROM 222.248.196.*
如果佛祖也这样害怕染缘,他还是佛祖吗?那为什么缘尽就成了佛呢?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啥去处?如来,即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除非主动染缘,倒驾慈航成为菩萨。
:
--
FROM 222.248.196.*
我一向有种感觉,声闻就像是普通的电脑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和启动退出已经不迷惑了,缘觉就像是程序员,知道应用程序的原理,对系统的原理不迷惑了,菩萨就像是架构师,有能力按自己的需求创建系统,佛就像是比尔盖茨,对系统无所不知。
大菩萨和佛因为要创建自己的系统,所以一定要管理和说服别人,这个说服的过程其实就是度化,声闻和缘觉因为没有创建自己系统的需求,所以表现起来就是独善其身。
十二因缘仔细研究很有意思,比如佛讲的隔阴之迷,其实就是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这种隔阴之迷我们平常也能体会到,比如做梦,梦里我们的思维逻辑可能和清醒的时候完全不同,但不会有任何违和感,那就说明梦里就是一个新的十二因缘,梦里的识和清醒的时候完全不同,所以这样推断,如果人死后,会不会也和做梦一样,觉得我们现在的知见也很荒唐呢?
十二因缘可以一个套一个,成佛的过程就是把这些因缘全部完结的过程,那时候的识就是如来藏。佛没有隔阴之迷,所以他进入任何十二因缘,识都是如来藏,所以无所不知。很多佛学的书上说,大修行者睡觉和清醒的时候都是一样理智,是很有道理的。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看过一些说法,初地到三地是声闻乘,四地到六地是缘觉乘,七地八地及以后是菩萨乘
: 虽说没找到明确出处,但是感觉还是很有道理的,初地到三地靠佛经上的言说来解决自身问题,四地到六地已经升起缘起智,足以面对十二因缘,七地远行自觉觉他,八地讲法利益大众,是为菩萨
: 从这个角度说,三乘就自然是一乘了,三乘之间的差别也是正见的区别
: ...................
--
修改:easyApple FROM 222.248.196.*
FROM 222.24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