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转载][原创]我也来讲讲阴符经 作者张松法
与其不学科技只学道,不如只学科技不学道,当然最好是先学道再学科技,因为道能指导科技用到最恰当的地方。 不太同意,道是行动,只要在学习科技,运用科技中才能体现,反省自己的学习掌握的道,道不是绝对的真理,只有运用才能体现,道非道,非常道
shangjiuce2017 2014-2-14
其实我内心是很矛盾的,总是怕面对一些问题,怕出世,怕麻烦,怕 遭遇 ,生活的 苦乐也受够了,苦到极点太痛苦了,不想活了,乐到极点 极乐更空虚啊,又觉得生活无聊了,目标达不到吧痛苦,目标(不是精神上的)达到了 空虚,就像那条漂亮的裙子我买到了穿了觉得也不过如此,一点也快乐不起来,
天机蓝 2014-2-14
找个需要够一下的目标,不想活并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死不了,或者不能死,还有责任要你活下去,快乐不是寻找的,是感受到的,只是过程,不是结果,痛与快乐都是记忆的一部分,当下,知道方向就行了
shangjiuce2017 2014-2-15
目标达到了又无聊了.所以不想有目标.感受了又怎样不想活在意识里,回忆短暂,因为这一切也是虚幻的哪天我入土为安了我家人我朋友他们也会淡忘我.我也会在他们记忆中消失.他们有一天也入土为安.我其实没有存在过.呜呜~~~
天机蓝 2014-2-15
生活本平常,知常守常就够了.苦乐是相并的,只有苦,没法活,只有乐生活又没意思.苦乐参并,高低起伏,生命才有节奏
benson5a06 2014-2-15
回复 benson5a06 :我觉得人应该像狗一样活着,自然给我什么我就怎么活, 或者像猪一样,何必要找什么苦乐,找什么目标,庄子说 他只是蝴蝶的梦里的一种生物,蝴蝶梦醒了,他也不存在了,或者咱们是不是也是一只狗梦里的生物,狗 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生命更没有节凑,它也不照样活着
天机蓝 2014-2-15
回复 天机蓝 :如佛所说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是不完正完美的!心是生于物还是死于物完全在于个人的看法和观点.猪狗也有一科心,有自己的感觉认知,也有它们自己的欲望.它们只是按自己的方式活在这世上罢.朋友过于悲观了.
benson5a06 2014-2-16
回复 天机蓝 :其实每个人都是太极演化开始那个时间点衍生出来的法则产生的微妙的分身 既然道的演化路程没有停止 那么你就当是在世间体验学习 生老病死也就是那回事 没什么可怕的
无垢清净光之歌 2014-2-25
“生活如同一面镜子,人在生活中得到多少苦和乐,则表示自己内心存在多少巧和拙。”--说得真好!!!
鼴鼠喝酒 2014-2-26
回复 天机蓝 :你是胡思乱想,真正的乐又怎么会无聊
小小小小汽车 4-21 17:18
153楼. 回复小之韵儿网友,你好!
是我误会你的意思了,抱歉!
对于佛学,我想先把儒道二家讲清楚了再说,据我自己经验,在儒道基础上理解佛学,事半功倍,所谓磨刀不误砍柴。理解了理论再实修,也是事半功倍。我发现现代人,思维发达,喜欢追根问底,擅长逻辑推理,讲究科学思辨。不比西藏人,诚朴笃信,喇嘛跟他说什么他就照做。我们汉地文化人则肯定要问清楚弄明白才肯照做,所以我不讲实修的法门和体会,只是专讲理论,而儒道理论是基础,就这个基础理论,也还有“生力”“无我”这么难。所以,必须先把儒道二家讲通了再说。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4
154楼. 回复2003网友,你好!
李筌注文:“为天下机者,莫近乎心目,心能发目,目能见机”。经文“机在于目”,是讲眼睛先看见物,再见物起心。无我之后,也是眼睛先看见种种情况,再由心来分析判断。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回家看看”,这个看看包括了送东西吃饭聊天干家务活,只不过用一个“看”字全部代替了。又比如“看病”“看医生”“上医院看看”,一个“看”字包括了很多内容。
所以,你的理解是对的,经文“机在于目”的“目”字,也包括了从有我---无我---有我这个过程的很多内容。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4
155楼. 回复不笑红尘笑风尘网友,你好!对于“师”字理解的答复如下:
首先怪我,没有把话讲透,师,众也。我应该举个例子,《刘三姐》电影里有句歌词“多谢四方众乡亲”,还“众弟子”“众家丁”,也是同一种用法。
师,理解为学习,是正确的。但作为全句“用师十倍”,就变成了“用学习十倍”,整句话就是“绝利一源,用学习十倍,三反昼夜,用学习万倍”,问题是:如此学习之后又怎么样呢?经文上是没有下文了。倒是你添上了”才能弥补原来的缺失“,是属于”添句作训“,而不仅仅是”添字作训“了。
如果把”师“理解为功夫功力,用师,理解为用功。实不相瞒,李筌也是这么理解的,李筌注文”任一源之利,而反用师于心,举事发机,十全成也“。但是,”师“从来没有解释为功夫功力的!将”用师“解释为用功没有任何依据!李筌注文的意思很明白也没错,但将”师“解释为功夫,也是我所反对的,李筌注文共有二三处这样的错误,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不能因为李筌注文有几处不影响理解的小差错,而否定李筌。我还发现了帛书《周易》传文中孔子的一处小差错呢!
你和我在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上,可以说方向完全相反。你认为智慧是加倍用功学习得来的,而我强调智慧是人人都具有大智慧,只不过被自己的私欲情绪所蒙蔽了,只要抛开自我无我了,智慧就显现了,而知识技术才是需要努力学习得来的。智慧和知识技术是两个概念,智慧是为了指导知识技术用得更好更恰当,知识技术相当于炒菜的配料调料,智慧相当于炒菜的手艺,手艺越高,则同样的配料炒出的菜味道越好。
言归正传,用师,即是众用途,众用处。相当于众乡亲,众弟子。用师十倍,即是众用途的十倍,或者十倍的众用途,具体理由,以前帖子我已讲了二三遍了。再举个例子:我的弟子是你众弟子的十倍,大海之水是众江河的万倍。
所以,对于心来说,有了解,分析,判断,选择等众多功用,当断绝了欲望这个利益的源头时,了解分析判断选择这些众多功用的能力就增长了十倍。众多之众,是指心的用途功用有好多种;十倍,是指每一种功用的能力增大了十倍。众和十倍是各有所指。
佛祖说法几十年,并未度尽天下人,《老子》流传二千五百年,也不是人人都懂《道德经》,对于我的解释,如果一定不接受,谁也奈何不得。
真有心学习《阴符经》之人,应该能从各人各家的说法中,辨别得出真伪正偏的。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4
156楼. 今晚一直在写帖发帖,人有些疲倦。回帖若有遗漏不周没讲清之处,诚请指出,若有言语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4
157楼. 回复2017网友,你好!
请恕我愚昧,我对你在本页的留言,读了几遍也还是没有看懂。能否请你再详细讲述一下,特别是“不太同意”后面的字句,最后怎么出来个“道非道非常道”,我只知道有“道可道非常道”。所以,还得麻烦你再说具体一些,最好全部用白话文。
浙江张松法 2014-2-14
--
FROM 42.63.52.188
不好意思,错字连篇,呵呵,只是想说道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阴符经第一句也是观而后执,没有现成的道
shangjiuce2017 2014-2-15
回复 shangjiuce2017 :正是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讲,一个人是不是有道,还得要看他的言行!如果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不那么受人欢迎,他自己最自称他有道,恐怕别人也不会相信。
159楼. 回复天机蓝网友,你好!你的回帖己经细读,现分四点给你回复:
1.根据你的所有回帖,我估计你的心理成长史八成是这样:你出生在一个条件还可以的家庭里,大人们对你很呵护,从小就把一切都给你做好,你基本上就是享用现成的,这也造成了你从小就缺少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你天生就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女孩子,特别能懂得别人理解别人。但是,一个特别能理解别人的人,很容易犯“角色投射”这种事,就是把自己当成了文艺作品中的某个角色,甚至有时候也把自己当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物。于是,别人的苦乐,也成了你的苦乐。而且,所有这些被理解的内容中,烦恼痛苦往往占大多数,因为烦恼痛苦才需要让他人理解嘛。于是,一方面有来自于自己和别人的种种烦恼痛苦从你心中升起,另一方面你又缺少解决这些烦恼痛苦的能力。所以,你只能忍受这些焦虑,或者靠时间推移来忘记部分焦虑,或者靠倾诉来缓解焦虑。可惜忘记和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日积月累,你心中的不舒适感越来越多,而不舒适感所引起的焦虑情绪更加蒙蔽了你的智慧,让你更没有勇气去面对问题,更没有智慧去解决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了你怕麻烦,怕面临问题,最好是不要让你有目标有方向,因为目标和方向又会让你面临诸多问题。
2.我要告诉你,快乐不仅仅是达到了某个目标(在此引入一点点佛学理论,你是个心地善良之人,所以福报不会差),达到目标跟快乐是两个概念。快乐和烦恼是同一个感受的二个极端,比如从上海到北京,上海是有苦无乐,北京是有乐无苦。那么,你离开上海远了一步,也就是靠近北京近了一步。也即是说,你必须解决一份问题烦恼,才同时得到一份快乐。反过来说,如果你心中的问题烦恼没解决,现实生活中你得到了最多的东西,尽管你得到的这些东西别人很羡慕,但你却依然觉得烦恼无聊和空虚!!!
3.要想解决上述难题,并不难,我从前的学生中,也有近似的情况。据我的教育经验,听完我20个课时的讲课,就能解决,现在已经第8个了,还有12个课时。说实话,这种是小问题,一朝学通了道理,就象如汤浇雪风卷残云一般,彻底还你一个明净。
4.由于本帖是面对大家的开课讲学,针对你个人的讲课不能太多。当然,我的回复乃是对事不对人。你先用点功,把理论先学透彻,理论上有不明之处要及时提问,到时我再讲一下具体运用,就不怕问题没解决,而只怕没有问题让你解决。----一笑。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6 回复(3)
老师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
天机蓝 2014-2-16
回复 天机蓝 :请允许我自吹自擂一下:没有三分三,怎敢上梁山?没有一定的智慧功力,怎敢在高人如云的互联网上以师自居!哈哈!惭愧惭愧!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6
回复 浙江杭州张松法 :
天机蓝 2014-2-16
--
FROM 42.63.52.188
160楼. 回复2017,5a06,2003三位网友,你们好!
你们三位要注意了:最恰当适宜的方法的出现,不是直接靠逻辑推理而得,也不是直接靠MBA博弈论之类的分值计算而得出。这类方法还是属于知识的范畴,其思想毕竟还是落在这些知识的运用上,所以不是智慧!!!如果希望通过智慧来寻找答案,就要把思想从中跳出来------无我!在无我心态下,列出目标,条件,相互关系等等,再用分析思考逻辑推理分值计算等等方法,来寻找答案。
关键是:
如果用逻辑计算而得出的答案,其答案是通过逻辑计算而得出,是一个从知识到知识的过程。任何人只要学会了这套知识,都会得出同一个结果。
而无我心态下答案的产生,就好像是脑子里突然蹦出来的一样,有一种无中生有的冒出来的感觉,对了,有点象石头中蹦出个孙悟空的感觉。当你列出目标,整理好已知条件,罗列好它们的相互关系,然后再利用这些素材分析思考时,在无我的心态下,脑子里感觉会有一段空白。就是在条件罗列好之后,答案产生前,脑子里会出现一段空白,而答案就在这一片好像空白的状态中,噌的一下,出来一个答案,如果一个不够或行不通,则可以多来几个,就好像写诗写文章,苦思冥想到忘我状态下,突然灵机一动灵光一闪而写出绝妙佳句一样。
我的第一个秘密已经告诉你们了,真露了底了。最透露一点秘密,参禅也是如此,只不过话头的大小不同而已。
此乃是我道家心法,无中生有的妙用,已毫不藏私地传授给你们了,望珍重之。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语佛说尽,有谁识五千妙论,出我仙师。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6
162楼. 下面再回过头来讲一下“天发杀机------万化定基”这段话,《阴符经》共用到“机”字有8处。
1.机,《说文》段注:主发谓之机。下文云:“机持经者”,“机持纬者”,则机谓织具也。机之用主于发,故凡主发者皆谓之机,檃桰之辞。从木,几声。居衣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引《说文》《书.太甲》《尚书.大传》《大学》注:发动所由。疏:关机也,动于近,成于远。还有:星名,木名,织具,气运之变化,机械,要.会.密之义,还有天机,天真也,天的真实意图之义。
《古代汉语字典》:机的本义是指用来纺纱织布的器械。释义:1.器械,机械。2.织布机。3.事物的关键,重要之处。4.机巧,灵巧,机智。
2.由此可见:机,应该是主发,发动所由之义,即用来控制是否发动的装置。又因为是用来控制是否发动,所以非常重要,故尔又引申出关键,重要,机密的含义。又因为这个控制发动的装置非常巧妙灵敏,故尔又引申出灵巧,机智的含义。
3.在这一段经文中,“机”应该解释为“主发”“发动所由”无疑!白话文为动机,意图,心机。“发机”,即是起了动机。现将这段经文直译如下:
老天起了杀的动机,日月星辰都会变动。大地起了杀的动机,龙都会在地上乱窜。人起了杀的动机,会闹得天翻地覆。
4.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天地人的力量都很大,任何一方起了杀的动机,后果都极为严重。也就是说,如果起了别的动机,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所以说,如果人和老天发起了同样的动机的话,所产生的作用力是最大,所造成的后果也最大。于是,一切的变化都受“天人合发”的支配,“天人合发”是一切变化的基准。这就是“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5.讲解一下:这段话是接着前面经文而来,前面经文讲到天有天道,而人心如同是个“主发”的装置,人心要根据天道来确定该如何发动。又因天地人发动的力量都很大,所以人必须合着天道同步发起动机才是最正确,力量才是最大。
这就是这段经文的直译,意译,讲解。在前面第四页上红色文字的帖子里,也有对这段经文的翻译,翻译得也是对的。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6
163楼. “动其机”的“机”,也是主发之义。也就是:动在动处,发动在他该发动之处,则“万化安”。
“其机也”之“机”,也是主发之义。也就是:这个用生力的主发装置,“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机在于目”之“机”,也是主发之义。也就是:“见物起心”和“见道死心而无我”的主发装置在眼睛,死了心之后,能看清问题的关键也是眼睛。在此,请大家允许我纠正一个我自己的小错误!我以前的讲课中,只根据教育中的经验,过于强调了“眼睛是把问题看清楚的关键”,而忽略了眼睛是“见物起心”的主发装置这一点。所以以前,只把“机”解释为机关,关键,机要,机密。而实际上,应该把“机”解释为主发更加合适,为此谨向大家作出更正并表示忏悔。
“机藏”之“机”,也是主发之义。也就是:这套《阴符经》的规律,如同是发起的动机,是的秘藏一样,形容道家的心法妙用高深莫测。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6
--
FROM 42.63.52.188
实修的讲解是啥样的
请推荐一个
【 在 tracyy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没有实修的讲解,用红尘里的理念去强行解释,事实上五贼确实代表五行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VR-AL00」
--
FROM 124.64.19.*
要观多久
观是指内观,打坐吗
【 在 jiazhi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好意思,错字连篇,呵呵,只是想说道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阴符经第一句也是观而后执,没有现成的道
: shangjiuce2017 2014-2-15
: 回复 shangjiuce2017 :正是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讲,一个人是不是有道,还得要看他的言行!如果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不那么受人欢迎,他自己最自称他有道,恐怕别人也不会相信。
: ...................
--
FROM 124.64.19.*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先把天解释清楚了再说其它
--
FROM 101.83.232.*
164楼. 对“五贼”作“命物时功神”这样的解释,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的,甚至是与《阴符经》的本意相违背的——《阴符经》指出“人皆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如果《阴符经》中的“五贼”真的就解成“命物时功神”这个样子,那就说得太玄、太神了,就是“奇”了。道家真正的东西,其实都是朴素的,都是简单的,都是平实的,都是质朴的……因为道家的宗旨是“抱朴守一”!“朴”是核心!张果的这个注,完全是“神奇其说”,如果相信了这个解释,可以说就是“以奇期圣”。后文还有“人以虞愚,我以不虞圣”,解成“命物时功神”这个样子,明显就是“虞”,“虞”就“愚”嘛!本来就与《阴符经》的本意不合。
这种解法,利用了人的贪心贪欲。在注释中,对这种“五贼”解法张果还给了一个证据——“黄帝得贼命之机,白日飞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看了这种解法,人在潜在之中想称王称霸的种种贪欲很容易被勾起来。
所以,我们不要被这些乱七八糟的注释给蒙骗了,如果自己心里有贪执,那么很容易就会被类似这样的注释把自己的鼻子给“穿”起来,被别人牵着跑。如果真的朝这个方向去看《阴符经》的话,有没有道理先不管,但我觉得人掉落到某些“坑坑”中去的可能性,会非常之大。还是那句话——“人心,机也”,想称王称霸的狂心、贪心被这种解释勾起来了,不掉到坑里去那才真的怪了!
---------------------------------------七叶
看阴符经一日忽有所悟,觉得自己真的可以盗天地之机,役使五贼,但几日静坐心生恐怖,知是心魔做怪,随弃之。
blandghost 2014-2-16 回复(1)
呵呵,不承认欲望对人的作用,才是问题呢,灭人欲,不能连天理都灭了,阴符经是有为法,不是无为法,执天之行,不是混吃等死
shangjiuce2017 2014-2-18
165楼. 另外,还有网友提问:为什么在同一个生力的作用下,会有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答曰:这就是“性有巧拙”,巧性发动为君子,拙性发动为小人。
还有网友提问:“天地阴阳四时五气,相互变通,万物之中,都有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之气,万物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天地大自然之中”,“找不到为何只单单一个生力的作用,我只看到阴阳互动的结果”。
答曰:道兄啊,这些仅仅是人们看到的东西。而我反复强调,要大家去寻找探索这些现象的背后的东西,要追问是什么力量才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尊敬的道兄,这隐藏在事物的背后的东西,才是需要人们去努力领悟的东西。所谓领悟,就是要去领悟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引用《老子》的一句话:“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这个比天地还先前的东西,不是眼睛能看得见的自然现象,是真的要靠领悟才明白的“道”。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6 回复(2)
还是张老师有先见之明啊。
小之韵儿 2014-2-17
讲得好。。。
010773104 2014-5-7
166楼. 还有网友提问:“张教授提出天道就是生力,是单一的。而《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应该是阴阳两股力量的消长变化。老子讲,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不是单纯阴或阳的运动,而是由相反的力量促成的”。
答曰:我还是要问“又是什么力量促成了阴阳两股力量的消长变化”?你说:“道的运动------而是由(两股)相反的力量促成的”,那我告诉你:“不是阴阳两股相反的力量促成了道的运动,而是道促成了阴阳两股相反力量的运动”!这些内容请参看我前面的帖子。
《周易》讲的阳,也称作刚,是指人们开拓发展创新获取新生事物增强自身综合实力之德,相当于父亲在外面把钱挣回家。故乾卦纯刚,君子以自强不息。阴也称作柔,是指合理分配和利用发展成果之德,相当于母亲把钱合理地调配使用。故坤卦纯柔,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之阴阳刚柔指的是人事,并非形而上之道。
反者道之动,即是指”心死于物“,一般人总是从欲望就走向实施,而道却相反,从欲望要先走向无我,然后再去实施,比别人多了一个无我的过程,故曰:“反者”。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6
我觉得阴阳就是生力的两种属性,也算是生力的具象。
cocucola 2014-11-18
167楼. 再回复blandghost网友几句话:
1.对这种“五贼”解法还给了一个证据的是李筌,不是张果!可见这位七叶兄实在是没有认真读过书,自己都没有好好读过书,就敢在公开场合讲道?岂不闻禅宗公案:一字说错,五百世野狐狸之果报,宁不慎乎?
2.难道没有看到李筌解说“五贼”为:养生,科技,外交,克敌,思想。此五者,人人必不可少,又那里奇了?那里不“朴”了?可见这位七叶兄还是没有读过书,也没有看过我的帖子。
3.什么“种种贪欲很容易被勾起来”?可见这位七叶兄也是一位受程朱“灭人欲”毒害的受害者。吃饭是欲望,睡觉也是欲望,挣钱和爱情更是欲望,这位七叶兄除非不要吃饭睡觉,不要挣钱,也不要爱情,也不要在这里发帖子,因为发帖子也是欲望!!!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6
简直说得太好了
lene324 1-20 17:20
回复 lene324 :不克制自己的欲望什么也做不成啊,克制自己的欲望也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欲望啊。
透的水果篮 2-12 22:04
168楼. 各位大德,今天的答疑到此结束,所有的重大提问皆已一一回复,下一堂课继续讲第八课时。祝全体同道晚安!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6
--
FROM 42.63.52.188
各位网友,大家好!在正式讲课之前,有二个问题想跟诸位大德探讨一下。
--
FROM 42.63.52.188
1.有人认为:道经非常深奥,非得道者难以全部掌握。
真别无他法。因为无论我对他说什么,他就是不相信,就算是对着经文一字一句引经据典地对他讲,他还是不相信,让他自己看吧,他又看不懂。碰到这样的朋友来学道,真叫人哭笑不得。
唉,如果一本经书,明知道没人看得懂,又何必留传于世呢?如果一本书只有开悟的人才能懂,既然已经开悟,那肯定已经懂了经书中的道理,既然已经懂得了经书中的道理,还需要再看什么经书呢?所以,说这种话的人,只能证明他自己看不懂经书,也就以为别人也看不懂经书。真是无奈。
2.我也经常上上宗教网站和哲学网站等等,让我很痛心的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是掌握一整套的理论,而仅仅是一些概念观点的杂乱堆积,看他们所发的帖子就可以知道。如果在思想里不能形成成套的理论,那这些概念术语观念学得最多,也是不牢固的,一点小情绪一个小冲动就可以击垮多年的修行。我从前的时候也还郁闷,“十年《地藏经》,斗不过一条裙”。其原因就是因为理论没有形成完整的一套,造成思想意识不牢固不坚定,经不起风浪。就拿你们上学都学过的辨证唯物论来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所以,意识要根据客观规律来发挥能动作用。是不是也是一套的理论???
而我却在网站里看到的,都是东一句西一句的。更有很多人似乎热衷于发这样的帖子,看上去很有修为的样子,其实就是鹦鹉学舌照搬几句经文,而且还答非所问,甚至还错解乱解经文的含义,把极为严谨的修道当成了娱乐一般,真是罪过。
所以我讲课,是讲一整套的纯道家理论,不掺杂其他理论。《阴符经》是最基本最浓缩的一套完整的道家理论,《老子》是在《阴符经》的理论上又充实了很多内容,更丰满更具体而已。所以,我要求凡真心学道的朋友们,要学就要学习成套的理论体系。
以上两点杂谈,不知诸位大德以为然否?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8
--
FROM 42.63.52.188
请教张老师;道家是否有把五贼解释为:1\神---为本质,事物根本的内在因素.2\命---生命,道所付与的.3\时---指阴阳循环不息、往复不绝上.4\指公私或讲管理手段方法.5\物:指异同,万物的差别性.
benson5a06 2014-2-18
呵呵,老子和阴符经的关系,我本人持保留意见的,道家也不是全部是老子的东西,还希望多听张老讲解
shangjiuce2017 2014-2-18
回复 shangjiuce2017 :并不是道家与阴符经,或老子与阴符经存在什么关系,而事实上不管,还是道经,或阴符经,,或是其他的什么派别,相互之间有相通有相同是正常的,因为所有的学说,学派的理论和智慧都是源于生活的,那它们就会存在相通或相同.这非常正常.
benson5a06 2014-2-18
--
FROM 42.63.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