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灵修,是应该远离生活,还是拥抱生活?
看了不少灵修书籍,发现有2种观点,一种是,人的灵性提升之后,要回归和融入生命的源头,正如印度很多大圣人,一生追求灵性,在修道院或者山洞里度过一生,另一种观点是,灵修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平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灵性,甚至说,灵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2种观点,哪种正确呢?
--
FROM 223.104.79.*
无烦恼不菩提,还的入世。
六祖惠能偈言: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看了不少灵修书籍,发现有2种观点,一种是,人的灵性提升之后,要回归和融入生命的源头,正如印度很多大圣人,一生追求灵性,在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104.41.*
都对。
就好比有出家修,有在家修的。哪里不是道场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不少灵修书籍,发现有2种观点,一种是,人的灵性提升之后,要回归和融入生命的源头,正如印度很多大圣人,一生追求灵性,在修道院或者山洞里度过一生,另一种观点是,灵修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平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灵性,甚至说,灵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2种观点,哪种正确呢?
--
FROM 117.129.8.*
面对的人群不一样。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拥抱生活,修行只是辅助或者点缀;对于追求圣人之道的人来说,就是拥抱修行,一般以出世修行为主,有时入世修行也是为了度化众生积累功德。
对于悟道来说,不拘于出世还是入世的表面形式。六祖那个法偈,反过来说也对“佛法出世间,自离世间觉。入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即也完全可以说佛法本就是出世间法。
--
FROM 117.12.85.*
这里有一个困惑,假如拿灵性的开悟当做最大的目标,是应该在生活中修行还是找个山洞隐居?或者说,这两种方式不好说哪个效果更好,而是要看适合什么样的人?有些人多年隐居修行没有效果,反而是在生活中遭遇一些变故而开悟的,也有些印度的大圣人终日打坐而开悟,甚至还有人几岁就开悟了
【 在 Fano 的大作中提到: 】
: 面对的人群不一样。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拥抱生活,修行只是辅助或者点缀;对于追求圣人之道的人来说,就是拥抱修行,一般以出世修行为主,有时入世修行也是为了度化众生积累功德。
: 对于悟道来说,不拘于出世还是入世的表面形式。六祖那个法偈,反过来说也对“佛法出世间,自离世间觉。入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即也完全可以说佛法本就是出世间法。
--
FROM 120.229.48.*
不执着于环境,哪里都是修行……
嗯~
^_^
【 在 perich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对。
: 就好比有出家修,有在家修的。哪里不是道场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
FROM 111.197.233.*
自己适合哪个就来哪个,哪个开心就来哪个,而且有时候也不是说人想选什么就选什么的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不少灵修书籍,发现有2种观点,一种是,人的灵性提升之后,要回归和融入生命的源头,正如印度很多大圣人,一生追求灵性,在修道院或者山洞里度过一生,另一种观点是,灵修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平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灵性,甚至说,灵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2种观
: 悖闹终纺兀
--
FROM 39.155.155.*
感觉不太一样,佛说,人生的一切都是苦,又说五蕴皆空,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看到听到想到的,都会带来痛苦,哪怕是在网上恣意表达,或者赚到很多钱,有权力名声,最后也是苦,而很多经典又指出一条路,想要真正快乐,就得回归内心,那么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训练,花大量的时间。我的理解是,最好是出家,每天16小时在意识回转的训练上面。在家,每天被世俗之事束缚,没法达到足够的训练强度。而通过世俗之事修行,感觉走不通,就好比一个心理学家,研究一个杀人犯的犯罪心理,无法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因为认清痛苦和获得快乐完全是两条毫无关联的道路,这个理解对吗
【 在 perich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对。
: 就好比有出家修,有在家修的。哪里不是道场
--
FROM 120.229.48.*
出世修和入世修没有高下之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脱。
出世修可以尽量少地增加日常生活中的业力,尽快消业,但是很多人也会因此形成一种“脆弱性”,一旦复归入世,反倒特别容易回到“贪嗔痴”
入世修要求时时保持觉察,观察自己心的波动,在日常的生活中磨练心性的坚定。只要自己注意不在日常中继续增加太多业力,生命本身就在随着时间不断消解业力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不少灵修书籍,发现有2种观点,一种是,人的灵性提升之后,要回归和融入生命的源头,正如印度很多大圣人,一生追求灵性,在修道院或者山洞里度过一生,另一种观点是,灵修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平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灵性,甚至说,灵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2种观点,哪种正确呢?
--
FROM 202.102.106.*
修行要面对很多很现实的问题,比如隐居,也需要找到合适的地方、财物的支持等等,对于有工作的现代人,并不容易实现。道家“法、财、侣、地”的说法比较接近实际。这里首先最重要的,反而是“法”,这个法不仅仅是打坐控意念等自修的方法,正宗高层次的修行老师对学生是有真实的物质和信息的传递的,修行需要有明师引领。而单靠自己照书盲修,成功的几率极小,反容易出偏。
在有“法”有“真师”的基础上,具体是偏于入世还是偏于出世,应该按照所修心法的系统要求,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听从老师的指导和建议。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有一个困惑,假如拿灵性的开悟当做最大的目标,是应该在生活中修行还是找个山洞隐居?或者说,这两种方式不好说哪个效果更好,而是要看适合什么样的人?有些人多年隐居修行没有效果,反而是在生活中遭遇一些变故而开悟的,也有些印度的大圣人终日打坐而开悟,甚至还有人几岁就开悟了
--
修改:Fano FROM 60.29.153.*
FROM 60.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