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如灯光,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即有二,体无两般。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接着讲,“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定”和“慧”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应该是什么样子?
“如灯光,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就好像灯和光一样:有灯,肯定有光;无灯,肯定没有光。意思是,有定就有慧,因为定和慧是一体的,犹如灯与光一样。这是指惠能大师所说的定与慧,而不是四禅八定的禅定。
小乘佛教《阿毗达磨俱舍论》中,也介绍了有稍许智慧的禅定,但这个智慧,不过是知道如何打坐而已,还不是证悟空性的智慧。
“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实际上,除了灯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光。灯是光的来源、本体,光是灯的作用。
这种比喻在佛教中经常出现。比如有些佛经里讲,寂止像灯,没有风的时候,灯焰很稳定,这就是禅修;智慧如光,光能遣除黑暗,智慧可以断除烦恼、无明。寂止即禅修,胜观即智慧,寂止和胜观的关系就如灯与光一般。
“名即有二,体无两般”,从名称上看,一个名为禅定,一个名为智慧,但表述的对象其实是一个。
“此定慧法,亦复如是。”惠能大师所讲的定和慧,就像灯和光的关系一样。
这与大圆满法如出一辙。大圆满法一般不讲四禅八定的定;大圆满的定,指在证悟的境界中持续安住时,其间一直平稳、稳定的部分。什么东西很平稳?当然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它本身没有动摇,一直都安住在空性中。因此定就是慧,慧就是定,二者无法分开,这才是禅宗真正的定与慧。
善知识!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迷即渐劝,悟人顿修。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
然后又继续讲,“善知识!法无顿渐”。“法”,指心的本性、佛性。佛性没有顿、渐之说。
六祖之后,禅宗分成南北两派,南派即惠能大师的顿门,北派是神秀大师的渐门。顿和渐都是证悟的方式,这些方式在心的本性、佛性上存不存在呢?当然不存在,因为法本身没有顿与渐的分别。
但是“人有利钝”。法虽然没有顿、渐之分,但人有利根、钝根两种根机。大智慧的是利根,小智慧的是钝根。
这两种人该怎么修呢?“迷即渐劝,悟人顿修。”小根机的人没有很高的智慧,称为“迷”,“迷即渐劝”——逐渐地去修,先修出离心,后修菩提心等,一步一步地修;像惠能大师这样上等根机的人,则可以“顿修”——无需修四加行、五加行等基础修法,直接修禅宗、大圆满等高法就可以证悟。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上等根机的人,不需要修前面的基础修法,直接修大圆满、禅宗,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心的本性。
但是,假如下等根机的人去修这个法,则根本不可能证悟,修了也没有用,因为这个法是针对惠能大师这样的人设计的。那这种人怎么办?就要像神秀大师说的那样,一步一步地修,最后也能成佛。因此,大家不要以为法越高越好,也不要认为能听大圆满、大手印或禅宗的顿门就很了不起。尽管这些法门的确非常殊胜,但与自己的根机是否相应很重要。根机若跟不上,法再高也没有用——因为人的根机与法之间差距太大,根机与法不相应。这时候就要修一些基础修法,把距离缩小,待根机差不多成熟时,再修大圆满、禅宗顿门等,才有可能“言下大悟”。
由此可以看出四加行、五加行的重要性。修禅宗的人,即便不打算学藏传佛教、不学密法,修一修这些基础修法也很有帮助。
禅宗的修法很简单,就是参话头。比如念“南无阿弥陀佛”,没念出来之前叫做话头,念出来以后叫做话尾。所谓参话头,就是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未念出时,去看自己内心的状态。
另外一个,是在念佛过程中看念佛者是谁。近代一些禅师建议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佛者是谁”。后来虚云大师说,这还不如直接念“阿弥陀佛”,因为念“阿弥陀佛”有功德,念“念佛者是谁”没什么功德。
无论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佛者是谁”,或“嗡嘛呢叭美吽”“嗡班匝儿萨埵吽”都可以,主要是在还没念出来之前,去参、去看此时内心的状态。
念佛者是谁?应该不是身体。假如是身体,那么人死后也会念的……反复观察、思考之后,终有一天会发现,念佛者其实是自己的心。心是什么样子?这又回到根本问题上来了:没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前,它是什么样子?要在其中看到心的本性,这就是禅宗的方法。
对下等根机的人来说,参“念佛者是谁”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在大圆满的前行部分也有,可以依此而证悟。但假如根机不成熟,参话头也好,念佛者是谁也罢,想再多也搞不清楚,无非是自己的心在念,除此之外不会有什么觉悟。
实际上,心的本性非常简单,一点也不复杂。正因为太简单,所以很多方法都用不上。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的根机成熟,这样便可以快速突破,否则永远都在禅修的层面上徘徊。
因此,无论修哪一种法门,都要从零开始,好好修四加行、五加行。大圆满和大手印本身有这样的安排;禅宗顿门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基础修法,可能是以念佛或其他方法代替;神秀大师的渐门修法中,应该会有一些这方面的功课。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基础修法,最后以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能证悟。
“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元”,本来。证悟之后,佛性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无论惠能大师的顿门,还是神秀大师的渐门,最后证悟的境界都是一样的,不过是证悟的时间稍有先后而已。“不悟即长劫轮回”,如果不悟,即便念经磕头、烧香拜佛、修路铺桥等功德做得再多也无法解脱,只能继续流转在轮回中。
--
修改:hhy475 FROM 49.75.42.*
FROM 49.7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