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楼. 回复天机蓝网友,你好!来帖已经细读,先回答你第四第五和第二个第五的问题。
可以看得出来,你对这个问题已经纠结了很长时间了,所以我先讲一下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包括其他网友的则明晚再说。
庸,用也。另外还有:常,功,劳,和,岂,平庸。在儒学中,训为用也。中庸,用中也。
中者,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前不后,正中也,中心也,正中心之义也。如射箭,正中十环之中心点也。
所以,中庸的含义,也就是你所说的"刚刚好",也就是你所说的"说话做事都恰当适宜,刚刚好"。所谓:不在乎人参贵,不在乎黄连贱,只要能对症下药治好,就是好药。只要能利人利己----双赢,任何方法都可以选用。千万不要被方法困住了手脚,千万不要认为什么方法一定好,什么方法一定不好。所有的方法都是我的选项之一。方法本身无好坏之分,只要能最大限度的双赢,就是好方法。规矩也好,本分也罢,锋芒也好,另类也罢,叛逆也好,都是我可以选择的方法手段。只要是能够对大家有利,该老实时老实,该叛逆时就叛逆。《阴符经》所教我们的这套心法,就是为了保证能够选择对,能够选择一个最佳的手段方法。至于你说的“潜意识”“第六感,我强调:是不能够保证你一定选得对的,这个”潜意识“”第六感“,你要真想把握住就非常困难,即使你能把握住,靠他也难以选对手段方法,还不如用你平时的思想意识。
把中庸框定为规规矩矩,本本分分,不做好人也不做恶人,圆滑守旧,宋代的是罪魁祸首,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把人变成了,无欲无求,喂食则吃,吃饱则睡,以至造成宋代之后的积弱。又偏向右倾,就是太注重了个性,太强化了自我,难免把一些无利有害的东西也当成了宝贝来炫耀。就是忘记了什么才是恰当适宜刚刚好的这个中庸之道。
孔里卖的本来是真价实货的上等好货,可惜后代不争气,以次充好,尤其是学,用了佛道二家的概念理论还不承认不说,更借着孔的声誉来干着的勾当。
所以,宋代以后的儒学已经成了了,近代的新儒学也远远没有摸到真儒学的边!!!真正的孔子儒学,非但适合新时代,更是在新时代下,确保人们能做对做正确的保证!!!
我们当然不能放弃上古的道,当然不能放弃孔子儒学!!!
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在什么环境下,真正的儒道当然能使中国进步,而用儒道外衣包装下的,无疑能使中国饱受欺辱!!!
另外,我还不知道你说的新文化具体是指什么,所以我不能对如何取舍给出一个答案。
以上回答希望能让你满意。当然,这也仅仅是初步的回答,至于具体的理论依据,有待于今后细说。
浙江张松法
这才叫真的中庸.张老师正解.中庸是灵的活.
benson5a06 2014-2-1
恩,是要灵活的思维理解中庸,老师 ,您的回答我满意了3/4,谢谢您的耐心解答!
天机蓝 2014-2-13
回复 benson5a06 :
参经悟道007 2-6 22:10
147楼. 回复5a06网友,你好!译文已经细读,回复如下:
1.最好用白话文写作,尽量不用文言文.因为现代人大多习惯于白话文,更要照顾到只有初中文化的读者,也要让他们能够读懂.况且,文言文的写作要求很高,没必要场短避长.
2.最好能结合注文,这样的话,什么是贼功,什么是天生等概念,人家看过也能懂得.要明白,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初中毕业生,看了你的文章也能够懂.当然,如果仅作为自己的笔记整理,则只要自己懂就可以了.
3.恕我直言,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抓住要点,还需要深入学习.
4.对于后面我没有讲过的那部分,我认为你的理解不够深.
我建议,等我全部的讲课和答疑结束以后再整理译文.以上仅供参考.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3
--
FROM 42.63.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