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说文解字注》,古文系(x )才是《周易释文》的本音。
系,《说文》:繋也,凡系之属皆从系。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却认为:县(悬也,县为悬的本字)也。县(悬),各本作繫,非其義,今正。并引《说文》:县(悬)者,系也。引申为凡总持之称。故系与县(悬)二篆为转注。系者,垂统于上而承于下也。系与係可通用,然经传係多谓束缚,故係下曰絜束也,其义不同。从糸,糸,细丝也,县(悬)物者不必粗也。县(悬),《说文》:繫也。臣铉等曰:此本是县(悬)挂之县(悬),借为州县之县。今俗加心,别作悬,义无所取。《说文解字注》又对县(悬)作注:繫也,繫當作系,不作繫也。系篆下云繫也,当即县(悬)也之讹,二篆为转注,古悬挂字皆如此作。引申之,则为所系之称。
系,《康熙字典》引《博雅》:相连系也。《前汉o叙传》系高顼之胄兮。应劭注:连也。《后汉o张衡传》系曰注:系,繫也。《文选》注:言繫赋之前意也。
从《说文》来看,段玉裁之注也有不合理之外。1,《说文》把系训为“繋也”,把县(悬)也训为“繫也”。可见此繫当为连续、联属的意思,并不是指最不好的丝棉,意思已经很明白了。2,系不一定要悬挂起来,但悬挂起来则一定要系,《说文》把县(悬)训为“繫也”无疑是正确的,但段玉裁把系训为“县(悬)也”就不合理了。
係,《说文》:絜束也。《说文解字注》:絜者,麻一耑也(一束麻也)。絜束者,围而束之。束之則缕与物相连,故凡相联属谓之係。《周易》:係遯,係丈夫,係小子。《释诂》曰:係,继也。《康熙字典》引《尔雅o释诂》:继也。疏:係者,繫属之继。
系、繫、係,《古代汉语字典》对这三个字作同一种解释:系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会意字,像一只手拿着两束丝的样子。系的本义是连接,引申为继承、继续。释义:1,悬,挂。2,拴绑,捆扎。3,牵挂,眷恋。4,系结用的绳、带子等。5,连接,继承。6,拘囚。7,联系,关联。
综上所述,《系辞》之系当为古文系,读作(x ),就是纲要式的连续、联属的意思,相当于用一根绳子把几样东西拎起来的意思。
根据司马迁《史记o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又根据《汉书o儒林传》:“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帛书《易传o要》:“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可见孔子晚年的确喜欢读《周易》,并为之作传,并对这一篇传文定名为《系》。
本文之所以不厌其烦的把系辞一词说上一大堆,就是想说清楚系辞一词的含义及来历,这样就能有助于我们为理解《系辞》找准思路。
所以,《系辞》中的五个“系辞”,正如《康熙字典》所引用的孔颖达疏: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就是对卦象和爻位再作一个连续的纲要式的说明。而孔子所作的《系辞》,就是对整篇《周易》经文作一个相关联的总体说明,就是整部《周易》的总结纲要,相当于《周易》一书的导读。
百度百科和古诗文网也有对《系辞》的白话翻译,但都是全本照抄了台湾学者徐芹庭先生的译文,徐芹庭是南怀瑾的学生,曾与南怀瑾先生一起合著了一本《白话易经》(原名《周易今注今译》),具体详情请见《白话易经o叙(序)言》和《《周易今注今译》再校后记》,这两篇序言同见于南怀瑾《中国文化泛言》。
如果单从白话的角度看徐芹庭的译文,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可以作为学习《周易》的参考。但如果真要理解《系辞》的含义,还得要从《系辞》是《周易》的总体说明、总结纲要、导读这个思路来理解,可不能把《系辞》当成哲学书,更不能把《系辞》理解成什么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甚至把“一阴一阳之谓道”理解成宇宙观,把“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这一段理解成宇宙衍生观,这都是毫无根据的。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207.68
FROM 42.63.2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