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 音郁),菉( 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 僩 拼音:xiàn 。壮勇、威武的样子)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 諠 拼音:xuān)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 恂 拼音:xún)慄( 慄 拼音:lì)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 呜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 畿 拼音:jī)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 缗 拼音:mín,绳子)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 音乌)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 懥 拼音:zhì,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从上面的原文可以看到,文章只写了什么叫知至,又写了什么叫意诚,就是没有写什么叫格物,,
文章接着又说到,,人人都要以修身为本,知道了“人人都要以修身为本”就是知本,就是知至,,
那么,根据这个逻辑,,
要格物以后,才知道“人人都要以修身为本”,
如果没有极物,也就不知道“人人都要以修身为本”了,,
那么,格物与修身,又是个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什么叫修身,,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自明,惟新,,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即止于至善,知道了做人必须止于至善,就是知本。
接着又说,修身还必须要正其心,,
这样,整个思路就很清晰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三段原文的意思就是,,
大学之道,就是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德,也就是心怀他人,心怀他们也就是把思想建立在至善的观念上。
只有把思想建立在至善的观念上,才能定,才能静,才能安,才能虑,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达到真正的明德,这就是大学之道。
这讲的是,从明白明德到真正达到明德的这一过程。
接下来又讲,,
只有先格物,再致知,再诚意,再正心,再修身,再齐家,再治国,再平天下,
平天下,就是运用自己的明德来为服务天下。
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讲的是获得明德的条件和方法,,
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获得了明德之后的运用,,
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又是从反方向来强调,只有获得了明德,才能运用明德。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是强调了,任何人,都必须先获得了明德,才能运用明德。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这又进一步强调了,要获得明德,先要诚心诚意。
原文:诗云:“瞻彼淇澳( 音郁),菉( 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 僩 拼音:xiàn 。壮勇、威武的样子)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 諠 拼音:xuān)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 恂 拼音:xún)慄( 慄 拼音:lì)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这又进一步强调,要获得明德,还需要努力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原文:诗云:“于戏( 呜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这又进一步强调,获得明德,就是自明,也就是让自己变明白。
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进一步说明,获得明德,也就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在自我更新中实现自明。
原文:诗云:“邦畿( 畿 拼音:jī)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 缗 拼音:mín,绳子)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 音乌)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这一段又回过头来讲,自新自明的终点站,就是在实际生活中,所作所为都能止于至善,,
也就是说,能在实际生活中都做到了至善,才是获得了明德。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 懥 拼音:zhì,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这一段也是回过头来强调,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都做到了至善,那他的心,一定是正的,如果心不正,就不能算至善,也不算获得了明德,当然也不算修身,,
明白了以上思路,就可以知道:
只有学习,才能自新,只有自新才能自明,自明就是获得明德。。
原文中的,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学习得到知识,从而让自己自新的意思。。
从对自然界的认知,延伸到对思想道德的认知,就是格物致知!!!
--
FROM 42.63.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