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例子举得好。
《传习录》中有类似例子,良知是看你的目标的,如果是爱护环境,当然不要踩踏小草;如果是逃命,当然踩踏小草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目的是培养国家栋梁,要考虑打好还是不打好,因为二者不一定哪个能有利于孩子成为国家栋梁。
反之,如果自己也不知道孩子有没有成为栋梁的可能性,或者根本没有可能性,反而假借要培养国家栋梁而打孩子,这是私欲。
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人马上要死了,看看自己的孩子,虽然犯错了,但是目的是想保持这一时的天伦之乐,放任不管当然也是“良知”。
【 在 ju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你揍孩子下不了手,如果想的是为国家培养栋梁,就容易下手了,这个就是良知,如果你受私欲影响,这个孩子自己的喜欢的不行,然后就下不了手。这就是不致良知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178A」
--
FROM 114.2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