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的很明确了,知善知恶是良知
而每个人的善恶标准都不同,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恶实际上是个相对的概念。旧社会给穷人个馒头,对方对你感激涕零,现代社会给别人一个馒头,不再给点菜,对方都会觉得你在苛待他。
于是王阳明说,有善有恶意之动。真的想致良知,就要知道善恶的本质及其对人的意义,最后必然落到人的本质,也就是无善无恶的心之体
【 在 ju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你揍孩子下不了手,如果想的是为国家培养栋梁,就容易下手了,这个就是良知,如果你受私欲影响,这个孩子自己的喜欢的不行,然后就下不了手。这就是不致良知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178A」
--
FROM 111.1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