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庖丁喻圣人,牛喻世间之事。大而天下、国家,小而日用常行,皆目前之事也。。。至人率性顺理,而无过中之行,则性自全,而形不伤耳。”(《庄子内篇注》憨山德清)天下、国家不是庄子关心的事,这在《逍遥遊》和《齐物论》中说得再分明不过。庖丁既非圣人,更不是至人,他只是一个混饭吃,因为掌握了解牛术而得意的小人。
: 《养生主》借庖丁解牛故事阐述了“缘督以为经”养生主旨,但与《逍遥游》返回自然、“至人无待”的主旨相矛盾,也与《齐物论》“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和齐贵践、均物我、外形骸、贵生死求其真宰的意旨不符。却迎合了《应帝王》“胥易技系,劳形怵心”,《大宗师》“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与物相刃相靡俗众心态,属“小知闲闲”范畴。文风和思想与《逍遥游》《齐物论》显然背道而驰,内圣外王是不可能的,否则叫化子也可被称为“圣人”。后人所著,既然人人都可成佛,人人也都可以成为庄子。事实上,自称为庄子之徒的,许多是有几房小老婆失势准备东山再起的官员,而不可能是叫化子
:
你现在读庄子,还在开始的阶段,还是有庄子,还是有牛。你何时不以目看庄子的时候,就迎刃而解了。你不做功夫,体会不了,光看就想领悟,那太便宜了,需要体悟,他讲的的就是做功夫,就是生活,生活不离功夫,功夫不离生活,属于高端的大隐隐于市。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而且,最后你看你的老相好是咋说的: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你看不上的叫化子,人家文惠君说牛逼,也不知道你牛逼,还是文惠君牛逼。反正一个牛逼,一个不牛逼,你自己选吧。
--
FROM 1.2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