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科研做到了目前这个程度,基本上原理机制已经通了,无功影响电压的机制以及如何应对方案都能说出一二三四,区别就是可能没看过某些论文,在技术方案上有一点区别,然后再经过同行指出之后,能添加进去,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
因此,能够平和接纳同行的建议,意见甚至批评,这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且效率颇高。
我目前主要精力都在人工智能算法上,这在形式上,就是搭建起一个闭环框架,然后通过数据集和评估指标,实现各种算法的改进,目前也基本就在眼前了,代码段都准备好了。
前一段时间,则是专门花了几天时间,去整理以前无功协调方面的理解,说实话,不是我夸口,这做技术科研,真有所谓开窍一说,这过了厚积薄发的阶段之后,就如同翻过了一道门槛,再去考虑同样的问题,那能做到稳准狠,能想到当时没考虑到的问题。
因此,前几天的会议中,我也是尽到了一点责任,把接下来要写到专利中的部分内容都点到了,至于同事是不是愿意接受,那也不在我考虑之内。其实站到未来1-3年的跨度,人工智能算法替代这类有功无功控制系统是必然的结果。
从人工智能这个角度去分析思考,不管从深度,还是广度上,在很多研究领域,都是颠覆性改变以前设计方案,迅速提高认知的途径,这也是我为什么有底气不参与抢资源,还能以调侃嘲讽的态度看待的原因。
【 在 masterl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开辟新领域,如果缺了这锐气,我就不会去做了。
: 因此我是无法理解,这搞研发的,没有一点主见和想法,就好比被阉割了一样。
: 很多人可能认为,会议上领导说啥就是啥,会议后自己干就行了,不耽误。
: ...................
--
FROM 111.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