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29日,柳海光同国家队队友贾秀全一道,搭上了飞往南斯拉夫的班机。柳海光加盟的是南斯拉夫强队贝尔格莱德游击队,他也是中国足球历史上首批到国外俱乐部踢球的现役国脚。与贾秀全一样,柳海光奔赴南斯拉夫踢球,也属于“公派留洋”的性质。
柳海光是当时中国足坛首屈一指的高中锋,身高1.86米的他跑动积极,活动范围大,门前的抢点攻门更是拿手好戏。柳海光9岁就开始与足球接触,他在1979年入选了上海少年队,2年后入选中国青年队,并随球队赴阿根廷受训三个月。 1983年,柳海光代表中国青年队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他于同年入选国家队,并一直担任球队的主力中锋。
高而不笨,射门意识强,左右脚均衡,作风硬朗,这些都是柳海光的鲜明特点,再加上他那炉火纯青的头球功,球迷们对其冠以了“三条腿”的美名。1986年,柳海光荣获全国甲级联赛最佳射手,同年他代表上海队参加第十五届泰国王后杯足球邀请赛,帮助球队站到了冠军的领奖台上。1987年,柳海光入选全国最佳阵容,但真正令他“一球成名”的,无疑是中国与日本那场关键的1988年奥运会出线争夺战。时任中国国奥队主教练的高丰文喜欢在锋线上使用一高一快的组合,而那名“高人”当然非柳海光莫属。在汉城(现首尔)奥运会男足亚洲区东区决赛阶段比赛中,中国队将尼泊尔、泰国等弱旅揍得满地找牙,却在主场与日本队的比赛中0-1败下阵来。在1987年10月26日中国与日本的最后战役中,柳海光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人物。比赛进行到第38分钟,近门柱的柳海光接到段举的传球后,以一记强有力的狮子甩头攻门得手,为中国队首开纪录。此后快马唐尧东打入了第二球,中国队在客场2-0战胜日本,历史上首次获得了奥运会男足比赛的入场券。本场比赛结束后,柳海光迅速成为了球迷的新宠,他不仅获得了“抗日英雄 ”的称号,而且还被评选为最受球迷喜爱的国脚。
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游击队,柳海光打的依然是自己最为熟悉的中锋位置,虽然他在球队中的地位不如贾秀全稳固,但“抗日英雄”也能在游击队获得较为稳定的出场时间。在1988年6月的一场南斯拉夫联赛中,柳海光开场仅45秒钟便攻入一球,这使他荣膺南斯拉夫甲级联赛最快进球奖,一家南斯拉夫的体育报纸更把这位来自中国的高中锋誉为“天生的射门机器”。柳海光被南斯拉夫球迷亲昵地称为柳巴,在欧洲联盟杯资格赛的首轮比赛中,柳海光在主客场均获得了出场机会,并随球队5-0击败了保加利亚的索非亚斯拉维亚队。不过在游击队与罗马的比赛中,柳海光未能赢得上场机会。
柳海光的留洋生涯是短暂的。1988年年底,柳海光就回到了中国,他在1989年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状态。就名气而言,柳海光显然不如与他同赴南斯拉夫的贾秀全,但他毕竟是中国足球历史上首位出国踢球的前锋。
--
FROM 221.2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