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我的初衷:救救孩子。孩子不应该是大人焦虑情绪的牺牲品,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只是在没有能力需要帮助的人生阶段。
再说这个邹的观点(假设你没有篡改),狗屁不通。这样的话,如果想发表,连省一级
学术期刊,甚至他自己在的学校学报都通不过。我是不信他敢在任何学术场合说这个话
的,连低年级博士生都会耻笑。症状是病的表现,不合病因的“抹掉”并不能治病。自
闭症是大脑的不一样,是不治之症,如果真得了,是抹不掉的。
比如一本自闭症的书(作者Kai Vogley,是德国阿斯伯格矫治手册的撰写人,曾任德国
认知科学协会主席)讲到两个例子:1自闭症病人无法理解骆驼叫“沙漠之舟”。骆驼是
动物,不是船。2一个抢银行的在街上跑,被一个警察看到手套掉了,喊他捡手套,他立
刻举手投降。自闭症患者不理解为什么要投降。手册上的那些刻板行为,是内在思维方
式缺陷/不同的表现而不是病因。一个好的医生要从这些似是而非的表现中发掘内在的思
维是否不同才能真正诊断一个人是不是病人。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他们只是不同,不是病
的理由。他们有不同而自洽的内在逻辑,因为跟常人不同而无法适应社会。对他们的帮
助是找到适合他们的妥协方式。比如某一个智力正常有工作的自闭症患者,他其实不知
道该怎么没有目的的说话(闲聊),如果女性和他聊天,自我发明的解决方式,他就估
计女性的年龄N,然后问,你是不是N-3岁了?这个办法被向其他病人推广。类似这种方
法显然不适合给正常健康人推广,特别是儿童,因为健康儿童在闲聊时找到话题是可以
做到的本能。
【 在 wphf73 (wphf73)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过邹小兵先生说的一句话 有些孩子身上可能具备谱系的一些特征 如果我们及早干预 抹掉这些特征 孩子就可以正常生活 否则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
: 对于家长来讲 在发现孩子身上具有的某些特征时 在年龄不够大 医生不足以下结论时 如何对待和解决这个问题
: 当然是深度陪伴是第一 我相信本版家长也是这样去做的 不愿意去解决问题的家长 根本不会在本版出现
: ...................
--
FROM 31.1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