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版主。
先回答下您后面问的内容,我当时没有机会跟李医生讨论这个。医生先说了“你们诊断那么早,如果专业的干预,应该可以更好的”,后来我说“没有专门干预他的社交能力,主要在干预认知、大动作精细动作和语言”,李医生就说这恰恰表现了我的不专业。我又跟她说了,希望孩子社交能力是从内在发展出来而不是强行干预的,现在也有很多发展学派,会强调用自然的方式。李医生就说“你要科学啊,要循证啊,ABA是唯一一个循证科学的干预方式,你看那么多理论只会让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大概是这意思哈),要实操。你要么送机构,要么找专业的人帮你制定计划,教你怎么干预。别拿孩子胡乱做实验”。她还说了一下神经元的可塑性。最后她就是教了我一下怎么选机构。其实我原本还想跟她说下,最终是希望孩子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路径,在干预下发展得比较正常的,但我看她态度,似乎对这个也不认可,就没说了。
关于能力:我一进去就直接说了孩子应名和对视还不好,而且李医生拿了一些玩具在我娃视线内,我娃全程都跟她没有眼神交互,先是拿了小汽车玩,后来李医生建议他玩别的玩具,拿个跟他交换,他又玩直升机,这俩玩具都有轮子,过程中李医生一直在和我说话,但孩子在外界没有主动跟他交流时,都是沉浸在玩玩具过程中,后来孩子又被动(之前的玩具被医生和妈妈要求还回去了)开始玩一个拼插积木,玩了会儿就没兴趣,说“要下去”。开始查看诊室,看见了一个小桌子和椅子,就自己坐到椅子上,后来又去爬桌子了。他全程都没有参照医生和妈妈的意见,比如是否可以去坐那个椅子之类的。
所以医生的结论是,他沉迷于玩带有轮子的玩具,刻板行为多,语言离同龄人差距大。
版主好像跟李医生比较熟,我之前看您还联系过李医生义诊。但说实话,昨天刚就诊完我很惶恐很内疚,今天冷静下来了,我更多的是理智,有一点失望。理智是觉得还是需要挑个好的机构老师,失望是觉得医生对于ASD的干预所持态度,更多的是对当下(诊室内)能力的评价,而不是放眼到长期,比如某种干预会对孩子长期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不关注孩子的需要,而是只从大人角度去看待他的能力呢?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机构怎么来提升核心能力呢?
: : 我理解的核心能力,就是社交相关的,比如应名,对视,眼神的切换,分享的意愿,对他人的关注这些。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有内在动机,才能有这样的能力吧。
:
:
: 这点我个人认为非常正确,但是目前孩子的能力还达不到,我们是否可以让老师帮忙快速的给孩子提升一下?当然,真正的好老师会用非常好的办法来做到,加上您自己的实操,肯定会有很好的结果。前提是真的能找到好老师,而不是被某些划水的机构又赚钱又耽误孩子。
:
:
: : 我仔细看了一些年纪稍微大些的孩子的视频,经过大量的训练,他们的应名更像一种条件反射,而眼神中也没有内容,这是我非常担忧的。
:
: 的确,被垃圾机构耽误的就是这样,非常刻板的方式。版副和我说过,好的ABA不是这样,但是我家去的机构非常小,并且孩子能力较好,所以就当玩了,因为老师就是带着我孩子玩,当时价格也不贵,才220一小时。
:
:
: 就是随着年龄增长,各种能力都增加了,甚至孩子还掌握了一些社交技巧,但孩子的自我意识没有完整地发育出来,甚至被阉割了。(当然可能他们那个时候的干预方法不太妥当)这种情况下,孩子掌握的社交技巧是被外部的强化物训练出来的,他们没有get到社交真正的乐趣,只是一开始被强化、后来就服从指令或者形成固定模式。
:
: 您当时和李医生有机会探讨这些吗?
: 其实我自从看到您这个帖子后,我也非常重视。
: 因为您的观点和我的观点非常一致,但是居然被李医生给批评了,就好比三观被专家给否定了。
: 我分析原因,当然都是我自己的臆想,不对不要介意
: 1,孩子的能力在医生眼里比较不足,ta认为家长的方式不足以干预好。
: 2,不同能力的孩子,医生建议的方式不一样。就好比你是班主任,自己班的孩子哪个聪明、哪个淘气、哪个内向……班主任一眼就能看出来
:
:
:
: : ...................
:
: --
: 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
:
: 蒙奇奇,我最爱你!
:
--
FROM 22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