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太空叉的发动机可以重复用的关键是什么?
视觉语义的智能当然是没问题的,老马坚持纯视觉也是这个原因,但单目要形成立体视觉不是不可以,只是会平添额外的工程复杂度,却没有什么好处。这在工程上没有意义。前面的例子,包括取消雨水传感器我都能说出意义,但坚持单目视觉做自动驾驶这种的就只有麻烦了。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当然区别重大了。激光雷达方案就是配合高清地图用的,毫米波雷达根本就不能看静态物,主要用途是探测运动物体+测速。可不是名字带上雷达了意义就一样了,要这么说所有的车包括卡车都有雷达,超声波倒车雷达。
特斯拉是全球销冠,而且还是不做广告没有营销费用的那种(当然,老马最近表示要考虑做广告了,他认为很多人都不知道特斯拉的内在,比如在安全性方面有多出色)。本身就是出色的产品,从可靠性和性能优先的角度看挑不出毛病。也是全球千千万要成为tesla killer的pk对象。
龙飞船爆炸是在静态点火测试中发生的,不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发生的。龙飞船爆炸之后大家纷纷表示龙飞船凉了,starliner进度会领先,会是第一个载人上天的。现在龙飞船都送了38人上天了,starliner还一个人都没送上去。不做事就不会犯错,世间真理呐。
可靠性说穿了也简单,就用实际达到的连续发射记录来说事就行了。星舰也一样会经历类似的过程。至于猛禽...全球唯一走出实验室的FFSC构型引擎,火箭引擎中的圣杯,你说它没有点突破性技术合适嘛?只不过这里面有很多未公开的秘密而已,马斯克在多个场合都表达过spacex拥有最强的材料团队,猛禽里面用了他们自己开发的SX500合金,可以承受800bar的高温富氧燃气。这个才是它底气的来源。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举那个单眼盲人驾驶员的例子,其实主要是想说,差别主要是背后能理解视觉语义的智能,至于前端传感器是光学摄像头的,激光雷达还是毫米波雷达,其实没那么重要。执着于纯视觉就是为了理念的成分比较大。
: 我作为观察者,当然鼓励技术多元化多探索多挑战,但是作为消费者,买产品还是可靠性和性能优先。说是理念与性能之争,其实是科研与商业制造之分。
: 当初航天飞机是主打载人复用的,一次事故基本上就葬送了它。龙飞船40多次发射里曾经有次爆炸,幸亏那次是货运。星舰用的一级芯多,可靠性问题会更突出一点。
: ...................
--
FROM 114.222.220.*
关于视觉,我觉得你的思路可以开阔些,想想蝙蝠的超声定位,你可以把雷达视为广义的视觉传感器。举单目视觉的例子,只是说明这里三维视觉里智能的作用更重要而已,单目也可以脑补出深度,并不是推荐单目实现。
关于特斯拉的产品,我个人认为只是营销成功,我的理念是产品应该以性能为导向。最终,产品可能只需阶段性成功就算成功,公司需要长久的成功标准。
FFSC构型引擎是否具有足够的革命性,是定义为传统液体燃料火箭的一种major或minor改进更合适,这个是相对的概念,没法争论。
事实上,燃烧室冷却的方案很多。你说的800bar是压力,温度其实是更大的问题,冷却通常需要非常精巧和复杂。材料蠕变、烧蚀、渗碳、磨损、疲劳这些方面的慢变因素会直接导致失效或者引起次级效应间接导致失效,这些问题可能到20+次以上复用才逐渐显露出来,比方部件变形会导致冷却气膜不好发生烧穿这类的。
10次级别的复用其实现有技术就直接挑幸存的完好二手火箭发动机就可以,只需很少量的专门针对性设计。如果要50次复用,那设计就得大改。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视觉语义的智能当然是没问题的,老马坚持纯视觉也是这个原因,但单目要形成立体视觉不是不可以,只是会平添额外的工程复杂度,却没有什么好处。这在工程上没有意义。前面的例子,包括取消雨水传感器我都能说出意义,但坚持单目视觉做自动驾驶这种的就只有麻烦了。
: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当然区别重大了。激光雷达方案就是配合高清地图用的,毫米波雷达根本就不能看静态物,主要用途是探测运动物体+测速。可不是名字带上雷达了意义就一样了,要这么说所有的车包括卡车都有雷达,超声波倒车雷达。
: 特斯拉是全球销冠,而且还是不做广告没有营销费用的那种(当然,老马最近表示要考虑做广告了,他认为很多人都不知道特斯拉的内在,比如在安全性方面有多出色)。本身就是出色的产品,从可靠性和性能优先的角度看挑不出毛病。也是全球千千万要成为tesla killer的pk对象。
: ...................
--
FROM 125.33.203.*
怎么又扯到超声定位了?
你要广义地说,那摄像头就是无源雷达呀,所以我早就在别的帖子里说过:
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一个NIR一个可见光。
一个主动照射一个环境光被动照射(开大灯勉强算环境光被动照射吧)。
激光雷达的优势是主动照射能量集中距离远干扰小,摄像头的优势是分辨率高。
激光雷达直接测距直接获得深度场,摄像头用ai语义理解构建深度场,包括单目深度场现在就是可以的。
雨雾视线受限的场合激光雷达一样抓瞎,激光雷达也不可能拐弯看到鬼探头,
两者能看和不能看的东西其实是差不多的,本质上本来就没啥区别,
所以为毛还要用激光雷达呢?激光雷达的优势是可以看1km之外,所以能看1km对自动驾驶很重要不成?
特斯拉当然是非常nb的营销,没有营销费用的营销能不nb么?但我是不太理解你哪里觉得特斯拉不是产品性能为导向了?
对于FFSC来说高压富氧环境当然是最大的挑战,怎么就变成温度更重要了?你温度高了室压难道会更低?还是说你更低的室压会带来更大的推力?况且燃烧室温度跟材料本身没那么大的关系,毕竟没有材料能直接硬抗那种温度。温度考验的都是冷却设计,不是材料好不。另外也别扯20+次复用会如何如何了,地球上现存的唯一复用就是猎鹰9的15次。在夸夸其谈1000次复用之前,先把一次复用搞出来再说吧。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视觉,我觉得你的思路可以开阔些,想想蝙蝠的超声定位,你可以把雷达视为广义的视觉传感器。举单目视觉的例子,只是说明这里三维视觉里智能的作用更重要而已,单目也可以脑补出深度,并不是推荐单目实现。
: 关于特斯拉的产品,我个人认为只是营销成功,我的理念是产品应该以性能为导向。最终,产品可能只需阶段性成功就算成功,公司需要长久的成功标准。
: FFSC构型引擎是否具有足够的革命性,是定义为传统液体燃料火箭的一种major或minor改进更合适,这个是相对的概念,没法争论。
: ...................
--
修改:lvsoft FROM 114.222.220.*
FROM 114.222.220.*
广义视觉这个词应该不难理解,除非你不愿意理解。这个词本身不是排斥被动传感器,而是说不能为了纯视觉而纯视觉,排斥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应该以性能最优为标的,做出更具开放性的选择和综合。
特斯拉营销成功没有异议,但是产品性能和理念优先是有着天然的区别的,二者能趋同属于巧合。
至于富氧燃烧什么的,你得先弄清楚最初火箭发动机弄富氧燃烧的初衷就是为了降低燃烧核心温度,所以温度是否重要你说说看。燃烧室温度跟材料本身没那么大的关系,你这个说法我不知道怎么说,其实通常是因为燃烧室温度的缘故,对材料要求很高。
我也说了多次复用对材料会有更高的特殊要求。这很具体,确实有材料高温蠕变导致喷口烧坏的实例,至于火箭发动机10次寿命裕量也不是我说的,因为确实台上测试过1000千+秒,这就是我说现有火箭剩余寿命挖潜,挑选完好火箭应该就能达到10次级别复用的依据。所以咱两的内容看,你除了对马斯克的信仰和词汇的迷信之外,到底是谁在夸夸奇谈?
我还是认为,目前看,马斯克好像只能部分实现他的目标,也就是打折扣的目标。即使如此,他的推动作用也无可置疑。但是,不能盲目追,至少得先独立想清楚。当然,有句话是对的,看以后事实吧。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又扯到超声定位了?
: 你要广义地说,那摄像头就是无源雷达呀,所以我早就在别的帖子里说过:
: 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一个NIR一个可见光。
: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3.*
FROM 125.33.203.*
空叉自己的说法是翻新后复用。具体翻多新不知道。
另外依然在生产新发动机。
粉丝别的都忽略,对着复用高潮就好。
【 在 PaoloMaldini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你是说SpaceX一边拆掉下来的发动机,
: 一边偷偷造新发动机顺便涂黑了装成二手三手货往上打
:
--
FROM 124.127.74.*
新的当然得生产,至少二级每次得烧一台真空发动机
【 在 darkp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空叉自己的说法是翻新后复用。具体翻多新不知道。
: 另外依然在生产新发动机。
: 粉丝别的都忽略,对着复用高潮就好。
: ...................
--
FROM 60.24.248.*
马斯克的形象一直都可以啊,没有那么不堪过。
2001年沃尔夫法案推出,中国被踢出国际太空探索合作,中国航天的发展在外媒上的报道,更符合拿破仑段子。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知南非小儿妄想自造火箭登陆火星
: 愚蠢的南非外行三射三炸破产在即
: 幸运小儿侥幸成功获16亿大单
: ...................
--
FROM 222.129.0.*
你别给我扣帽子,我不存在无法理解的问题。我都把原理讲解出来了,是不是还要我来科普下相控激光雷达哦?
你要知道,我压根就不认同激光雷达很贵这个观点。如果激光雷达是更优选项,那把它做到跟摄像头一样便宜就行了。以车企的资金实力和产品规模来说,这并非做不到,而且单纯从复杂度角度来说,摄像头的cmos sensor发展到现在一样是超级复杂的,甚至我觉得比激光雷达还复杂的多。毕竟激光雷达还能有很多初创企业,说明技术壁垒和成熟度还不是那么的高,cmos sensor现在基本就只有sony和samsung在前面跑,没有初创可能了。
问题是,既然你以性能最优为标的,那你倒是说说激光雷达的必要性在哪里,有哪些纯视觉无法取代的优势?
我反正是看不出来激光雷达的意义在何处。激光雷达唯一的好处是上手简单,能跟高清地图结合快速形成看起来能卖的解决方案。不过nvidia,mobileye之类的行业解决方案也都有纯视觉路线了,说难听点老牌车企基本都是土鳖,本质就是个集成商,新势力车企目前还不够实力来玩这些,所以大家也基本都是跟着解决方案走。解决方案用哪个就只能往哪个方向上去营销。你如果说不出激光雷达到底哪里好了,那你还是别谈独立思考了,你这个激光雷达路线的倾向性就是这种营销的结果。
又来给我科普了,好像我不知道富氧燃烧富燃燃烧是为了啥呢。温度是对涡轮泵带来的限制,不是燃烧室的限制好不好。涡轮泵的扇叶没法做冷却,温度高了会融化。燃烧室也没法做冷却,所以只能不完全燃烧嘛?那确实没必要整什么FFSC了,都开式循环随便搞搞差不多得了。
我说你夸夸其谈,是因为你想讨论的东西的基础都不存在。材料寿命现阶段根本就不是优化重点。这都是复用已经规模化之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好比前面说的cmos sensor,你在2000年的时候来说cmos sensor需要做bsi,要做3d stack,你觉得有意义么?我现在开始大谈殖民火星之后应该如何开采小行星挖矿,还非得具体精确到挖哪颗卫星开采什么材料,有意义嘛?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广义视觉这个词应该不难理解,除非你不愿意理解。这个词本身不是排斥被动传感器,而是说不能为了纯视觉而纯视觉,排斥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应该以性能最优为标的,做出更具开放性的选择和综合。
: 特斯拉营销成功没有异议,但是产品性能和理念优先是有着天然的区别的,二者能趋同属于巧合。
: 至于富氧燃烧什么的,你得先弄清楚最初火箭发动机弄富氧燃烧的初衷就是为了降低燃烧核心温度,所以温度是否重要你说说看。燃烧室温度跟材料本身没那么大的关系,你这个说法我不知道怎么说,其实通常是因为燃烧室温度的缘故,对材料要求很高。
: ...................
--
修改:lvsoft FROM 114.222.220.*
FROM 114.222.220.*
就说本版好了,马斯克的形象有你说的这么好嘛?
那是谁在说马斯克是骗子,是吹牛逼,是画大饼,是托股价,是贾跃亭,是白手套来着,
还是我穿越到平行世界了?
另外,别捧一踩一哈,我从来没说过中国航天哪里不好。我甚至除了怼某些id的弱智言论外,我一般都不会拉中国航天来对比。事实上没有马斯克,中国航天现在的成就确实可以随便嘲讽现在的美国。你看我前面也没少嘲讽美国老牌航天企业对吧。
但马斯克做到的事情,事实上就是超越国家体制了。别忘了spacex成立于2002年,距今也就21年。人家可也是从3射3炸这种水平起步的。
至于外媒的报道,那个,按外媒的说法,新能源行业领跑者是福特呢,tesla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呢。
【 在 HAN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马斯克的形象一直都可以啊,没有那么不堪过。
: 2001年沃尔夫法案推出,中国被踢出国际太空探索合作,中国航天的发展在外媒上的报道,更符合拿破仑段子。
--
修改:lvsoft FROM 114.222.220.*
FROM 114.222.220.*
本版的确有些人过份口嗨轻视马斯克,实际上心里都很明白马斯克的实力。
但是个人觉得,有些口嗨,多数是对冲那些借着马斯克踩中国航天的,口不择言而已。
另外,马斯克是厉害,但是他的发展,是在多方支持,毫无障碍,多方助力(甚至中国都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的。
而中国航天,是在封锁,为难,围剿,甚至我们认为的盟友,俄罗斯都对我们留一手的情况下,靠自己发展起来的。
换句话说,如果这20多年中国的航天团队也有马斯克那样的外部环境,取得的成就不会比马斯克+nasa差。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外部环境好,意味着没有了严峻的外部压力,造不如买抬头,也许压根就发展不起来。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说本版好了,马斯克的形象有你说的这么好嘛?
: 那是谁在说马斯克是骗子,是吹牛逼,是画大饼,是托股价,是贾跃亭,是白手套来着,
: 还是我穿越到平行世界了?
: ...................
--
FROM 222.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