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马应龙真心nb呀
【 在 univid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为啥以前的卫星不这样做,科技有新突破?
卫星携带的天线需要有足够的面积提供高增益,卫星需要携带折叠式天线在空间中进行展开,大面积的天线展开带来的平台姿态的控制,以及低轨带来的轨道衰减需要有可用的粒子反推提供轨道保持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几十kg大小的卫星平台上去实现,工程难度相当之大。
--
FROM 36.112.29.*
编码复用能提高吗?
【 在 alokin 的大作中提到: 】
: 香浓定理
:
: 【 在 fff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75.167.138.7
我还以为马应龙治好了你多年的痔疮顽疾呢
--
FROM 61.49.247.*
马首富不是叫elon musk,翻成中文差不多吧
【 在 chinawangx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还以为马应龙治好了你多年的痔疮顽疾呢
--
FROM 124.64.16.*
乌克兰野外 4k直播能行吗?
【 在 nightwizard 的大作中提到: 】
: 荒郊野外,用手机连卫星上网打游戏,你怎么不要自行车呢
:
--
FROM 180.169.74.*
为啥理论峰值是18Mbps?
【 在 littlelulu 的大作中提到: 】
: 5mhz带宽理论峰值18.x mbps,测出17mbps结果可能会颠覆传统卫星通信思维
: 传统卫星链路预算设计余量很低,因为基本上要los径,近自由空间传输,室内甚至大树下都没法用
: 下行17mbps我估计sinr要达到20db左右,太猛了,意味着对于volte可能有15-20db余量,基本和地面蜂窝覆盖设计相当了,不太深的室内(比如厕所或者电梯间)大概率能通话
: ...................
--
FROM 172.226.5.*
LTE 5M下4layer的理论峰值是68Mbps.
【 在 fff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教下5mhz频带,为啥理论值是18.x mbps?
: 多谢
--
FROM 172.226.5.*
个人感觉星链手机直连更像是炫技,基本上把现在卫星通信的所有热点技术都弄上去了(基站上星、手机直连宽带通信、星载相控阵等等),存量其实就是为了让换手机周期超长的穷人用卫星通信,真没必要......接下来就看AST了,那边还有超大天线阵列和面向存量手机的跳波束
【 在 dcc1031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解,以前接触过卫通,虽然没真正做过工程,但也有一些思考。我觉得一个关键的工程问题,就是在卫通里面,波束的覆盖面积和所能容忍的多用户上行随机接入时延差是成反比的。
: 所能容忍的是上行随机接入时延差,归一化到采样间隔上,实际上就是归一化之后,OFDM系统循环前缀的长度。时延差太大,就使得保护间隔要够,系统资源利用率提不上去,宽带很难。
: 低轨的问题在于,卫星快速运动导致的多普勒与切换,使得用户或者卫星的预补偿变得极为困难,需要在工程上做折中。传统的铱星做的折中,就是把系统设计成了窄带形式,归一化的随机接入时延差比较小。如果在卫通上要实现宽带,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 ...................
--
FROM 114.247.186.*
痔疮膏?
【 在 littlelulu 的大作中提到: 】
: 5mhz带宽理论峰值18.x mbps,测出17mbps结果可能会颠覆传统卫星通信思维
: 传统卫星链路预算设计余量很低,因为基本上要los径,近自由空间传输,室内甚至大树下都没法用
: 下行17mbps我估计sinr要达到20db左右,太猛了,意味着对于volte可能有15-20db余量,基本和地面蜂窝覆盖设计相当了,不太深的室内(比如厕所或者电梯间)大概率能通话
: ...................
--
FROM 124.12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