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我用老马的思维模式来举个极端点的推演。比如整个火箭引擎就做成一次性消耗品。只要能撑过整个回收过程飞回原地就好。引擎用不锈钢之类的便宜材料,用3d打印之类的技术一次成型。具体技术上是否可实现先不谈,我们假设它可以实现。整个引擎就是一次性的,但它很便宜,跟用掉的燃料一样便宜,同时几个小时就能打印好,更换过程也跟电车换电一样自动化掉。
那么你还有必要死怼出一个天顶星技术的xx材料么?星舰从碳纤维复合换成不锈钢,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这个思路你明白?
说来说去,我要学习的就是马斯克这种被专业限制住思维的模式。你作为专业人员当然可以去专精你的本行。毕竟没有你这样的产出,这种模式也是无源之水。但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唯一正确的路线,那我只能说这恰恰就是马斯克破除掉的迷信。
你这个简单的问题前提是这几个信源是同质同构的。图像和雷达数据融合的核心是他们是异构融合。融合的不好不如纯视觉有什么奇怪的?你知不知道ai届现在的本质就是大力出奇迹?举个极端点的例子,纯视觉每天能产生1PB的样本,你的异构融合数据一天只有1MB样本。你觉得哪个会更靠谱?能更快迭代?从你举的例子来看你还是跳不出专业人员的局限思维。你还在纠结3:2还是5:3这种倍数差异,人家玩的是数量级的差异了。
至于ai day,你想评价一个东西,首先你要先看过,其次你得能看懂,最次你也要认知到业界各路大牛普遍的表态吧?问一句你没看过没有?你都没看过你凭啥认为你有资格评价我懂不懂?
“蠕变、疲劳、磨损之类的恰恰是20多次复用可能经常碰到的问题。”然后呢?你的下文是什么?你说不出下文不就是毫无信息量嘛。我在这个帖子起码里给了图,让你看到merlin的涡轮泵实物,让你认知到人家并没有叶片内冷,你要装眼瞎硬要说没有信息量,那怪我咯?
我也是就事论事呀,我特别喜欢就事论事,因为只要双方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死磕,那就是不会有歧义的。
怕就怕避重就轻,不能好好讲道理开始扣帽子哟。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燃烧室材料耐温性能很重要,根本不是你说的无所谓,这跟说的复用性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失效是合金材料耐温性能不足造成的。不然不锈钢就很好,而且耐温也不错。这个意思你明白?
: 关于激光雷达,我只是不接受纯视觉一定强的说法,他们说太贵或者没精力去玩多传感器融合,我倒可以接受,说融合不好不如纯视觉,这说法很可笑,自己因为各种原因融合不好,就排斥了融合好的优点了吗?
: 我问你个简单的问题,差不多的几个信源,如果要做报警三选二表决跟五选三表决哪个跟可靠?
: ...................
--
FROM 114.2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