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懂车帝碰撞疑问】后排到底怎么才能安全?
这个偏颇了。查询之后发现国标、美标里面确实都有,HIC值限值都是1000,就是不知道那个HIC跟测评里的HIC15是什么关系;标准里也有合成加速度累计不应超过3毫秒的说法
【 在 tedxyz 的大作中提到: 】
: 3毫秒合成加速度 ——看到这个就不用看了
--
FROM 117.107.139.*
是啊卧槽。感觉车企都不在乎后排,也许奔驰S级除外
【 在 flyingjerryc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这些测试,觉得后排比副驾危险多了
:
--
FROM 117.107.139.*
买七座大型SUV当五座用即可
【 在 ke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汉-极狐,宝马X3-奔驰C系两个碰撞,后排头颈的伤害数值全都爆表。
:
: 3毫秒合成加速度(什么鬼)四个车分别是188g,128g,178g,170g,全都是红色。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7」
--
FROM 223.104.42.*
首先气囊绝对有很大帮助
其它的因素,不知道了。。。
【 在 admin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为啥是后排,前排也就多个气囊,但是甩鞭效应依然存在啊
:
--
FROM 117.107.139.*
额,查了一下这里的合成加速度是三个坐标轴合成;
加速度不超过3毫秒这个说法还是不明其意
【 在 ke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偏颇了。查询之后发现国标、美标里面确实都有,HIC值限值都是1000,就是不知道那个HIC跟测评里的HIC15是什么关系;标准里也有合成加速度累计不应超过3毫秒的说法
--
FROM 39.144.44.*
不负责任,纯技术讨论,觉得dcd这个3ms合成加速度是不是和国标要求还是不能等价。
字面意思,国标描述的很清楚大于80g的时间不能>3ms;dcd那个“3ms合成加速度”是不是头3ms的加速度平均值?
如果这么理解的话,这2者数学意义就不等价。假设这个加速度应该基本是单调递减的(或者至少在比如>50g这种数值巨大的段是单调递减的)。
完全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1st ms 均值1000g,2ms均值100g,3ms均值10g,按gb就合格了,按dcd一平均370g不合格。在单调递减前提下,dcd提高了指标要求。
【 在 ke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偏颇了。查询之后发现国标、美标里面确实都有,HIC值限值都是1000,就是不知道那个HIC跟测评里的HIC15是什么关系;标准里也有合成加速度累计不应超过3毫秒的说法
--
FROM 120.197.153.*
【 在 tedxyz 的大作中提到: 】
: 额,查了一下这里的合成加速度是三个坐标轴合成;
: 加速度不超过3毫秒这个说法还是不明其意
最大3ms的最大尖峰加速度
类比尖峰电流 你就会容易理解
很多指标与工学中的指标去类比理解会容易很多
--
FROM 218.76.10.*
厉害!有可能
【 在 flyingjerry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负责任,纯技术讨论,觉得dcd这个3ms合成加速度是不是和国标要求还是不能等价。
: 字面意思,国标描述的很清楚大于80g的时间不能>3ms;dcd那个“3ms合成加速度”是不是头3ms的加速度平均值?
: 如果这么理解的话,这2者数学意义就不等价。假设这个加速度应该基本是单调递减的(或者至少在比如>50g这种数值巨大的段是单调递减的)。
: ...................
--
FROM 117.107.139.*
还是不太理解。那应该怎么对应理解dcd的数值?
【 在 alwaysleaf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大3ms的最大尖峰加速度
: 类比尖峰电流 你就会容易理解
: 很多指标与工学中的指标去类比理解会容易很多
--
FROM 117.107.139.*
为什么
【 在 caesar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买七座大型SUV当五座用即可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7」
--
FROM 117.10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