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氢能汽车真的来了
- 会成为主流, 等日本把技术发展成熟, 迟迟打不开市场,最终放弃了, 我们再发展。
 
 其实跟混动一样, 技术没问题, 只是因为是日本的技术, 不是中美的,政府干预市场不选择这样的技术。
 【 在 boardcast 的大作中提到: 】
 : 日本的新能源替代方案
 : 不知道最后会不会成为主流技术
 : 堵上国运的赌局
 --
 FROM 223.104.150.*
 
- 一直在搞。
 。。。
 本文综合考虑联合国GTR法规和草案ISO/CD 1988:2015《车用压缩氢气瓶》的相关技术要求,结合我国现行的企业标准和产品技术现状,提出了将氢气瓶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公称工作压力不大于70MPa,温度-40~85℃,且容积不大于450L的车用压缩氢气瓶,同时提出了在现有型式试验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氢气气体循环试验项目。...
 
 【 在 desalina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丰田不搞混动了, 开始弄这个?  现在中国大力发展氢能汽车, 岂不是落到日本的手里, 大力发展电动,只要中美都不发展氢能汽车,氢能汽车就没有市场,
 :
 --
 FROM 39.144.137.*
 
- 实验当然可以搞, 支持下技术研究,储备点技术没问题, 在国家战略层面上, 还是以中国的优势产业 电动汽车为主,  难道电动不搞了,再去发展氢能? 技术层面上 电比氢有优势, 带动的产业链更广, 
 【 在 sanford66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直在搞。
 : 。。。
 : 本文综合考虑联合国GTR法规和草案ISO/CD 1988:2015《车用压缩氢气瓶》的相关技术要求,结合我国现行的企业标准和产品技术现状,提出了将氢气瓶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公称工作压力不大于70MPa,温度-40~85℃,且容积不大于450L的车用压缩氢气瓶,同时提出了在现有型式试验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氢气气体循环试验项目。...
 : ...................
 --
 FROM 223.104.150.*
 
- 而且氢能车 出事故真是一键火化,这玩意 跟跟车里放个煤气罐爆炸一样的效果。  电池还缓慢冒烟,给你跑的时间。
 【 在 sanford66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直在搞。
 : 。。。
 : 本文综合考虑联合国GTR法规和草案ISO/CD 1988:2015《车用压缩氢气瓶》的相关技术要求,结合我国现行的企业标准和产品技术现状,提出了将氢气瓶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公称工作压力不大于70MPa,温度-40~85℃,且容积不大于450L的车用压缩氢气瓶,同时提出了在现有型式试验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氢气气体循环试验项目。...
 : ...................
 --
 FROM 223.104.150.*
 
- 家用车选择氢能源路线是死路一条
 --
 FROM 123.124.134.*
 
- 到25年,在北上广加氢应该不是太大问题。现在我们班车都是氢能车,虽然要跑远点,还是有地方加,不过现在加氢站太少,家用恐怕不行。
 【 在 cat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加氢3分钟跑800公里确实牛,问题是,去哪加氢
 :
 --
 FROM 120.244.140.*
 
- 你说的这两点确实是家用轿车目前最大问题。加氢站还好说,北上广逐步在布局,下地库这事需要政策突破,比较麻烦。轿车也可以发展,这几年可以先由公司干网约车、出租车这种,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停地面。
 【 在 spare 的大作中提到: 】
 : 氢能源车不能进地下车库,加氢站必须远离市区
 : 所以中国的发展规划是将氢能用于各类商用车和特种车
 : 唯独不包括小型私家车
 : ...................
 --
 FROM 120.244.140.*
 
- 氢能车比锂电池安全,全球几万辆氢能车运行这么多年还没出过一次自燃事故,远低于锂电池的事故率。而且氢罐想瞬间爆炸太难了,根本还没出现过这种事情。
 【 在 desalina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且氢能车 出事故真是一键火化,这玩意 跟跟车里放个煤气罐爆炸一样的效果。  电池还缓慢冒烟,给你跑的时间。
 --
 FROM 120.24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