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看了YU7后的直观感受
为什么你的车头那么长?保时捷:因为我前仓有v6发动机。
为什么你的车头那么长?保时米:因为保时捷车头是那么长。
。。。
为什么你的车头有两个凸起?保时米:因为保时捷前面有两个凸起。
【 在 qd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周末去小米店里看了YU7的现车,顺便看了下SU7,同时也去看了其它新能源车,直观的感受是
: 1.内饰细节差强人意
: 2.前面的两个凸起影响视线(也许时间久了能适应?)
: ...................
--
FROM 223.104.42.*
除了便宜一无是处。
【 在 Siegel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体积装的下的情况下,铝线轻
--
FROM 223.104.42.*
要是故意短路,那可能是铝线更安全。。。
好奇车上啥位置的铜线需要用铝来提高机械强度。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铝线烧断就没电流了,就不会进一步发热了,更谈不上自燃。
: 平时铜线用的多,是机械强度不如铝,更软,更不容易折断。
:
--
FROM 223.104.42.*
就是偷工减料,哪有技术路线一说。
【 在 fxchina 的大作中提到: 】
: 特斯拉也是全系铝线吧,这事儿没啥太多可指摘的,倾向于技术路线选择
: :
--
FROM 223.104.42.*
飞机上普遍用铝是真的。普遍用铝线有出处吗?
【 在 gemini 的大作中提到: 】
: 铝线最大的好处是轻,同样容量的铝线重量差不多是铜线一半。。。 所以飞机上普遍使用铝线。
--
FROM 223.104.42.*
大灯镂空,不知道要钻入多少虫子和沙尘。
【 在 qd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周末去小米店里看了YU7的现车,顺便看了下SU7,同时也去看了其它新能源车,直观的感受是
: 1.内饰细节差强人意
: 2.前面的两个凸起影响视线(也许时间久了能适应?)
: ...................
--
FROM 123.125.76.*
哦,北京春天的杨絮和柳絮,想想都恐怖
【 在 Alafaint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灯镂空,不知道要钻入多少虫子和沙尘。
--
FROM 1.202.70.*
我给你几个数据,
1、铝材在直径增加大概30%,也就是表面积增加70%(注意,面积是直径的平方)的情况下,可以在导电性能上超越铜材;
2、此时,铝材体积也增加了70%
3、按照铝密度2.7,铜密度8.9计算,此时铝材可以减重50%;但考虑到线束包裹材料的增加,实际减重约30%;
4、考虑铜铝成本,包裹材料成本,上述铝换铜可以降本约30%;
但,代价是整体线束占用体积上升了约100%,也就是需要额外一倍的空间放置。这个空间可以来自于车本身大,牺牲一部分成员空间,也可以来源于车辆设计集成化好。
【 在 toutouqi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偷工减料,哪有技术路线一说。
--
FROM 106.37.98.*
严格的说,飞机上接近发动机的地方,都用铜线,因为需要抗震,抗疲劳和更好的机械强度。
其他的区域,客舱、货舱这些增压区,都普遍使用铝线了。
【 在 toutouqi 的大作中提到: 】
: 飞机上普遍用铝是真的。普遍用铝线有出处吗?
--
FROM 119.57.115.*
铝的燃点是550℃,铝粉这种危险物品可以降低到300-400℃。
汽车上用的很粗的铝导线,因为本身空气接触面积小,且便面有一层可以耐受几千度的氧化铝薄膜,所以几乎不可能在空气中,把一个比较粗的铝棒点燃。。。
铝的熔点是六百多度,在汽车上,如果发生短路过载,不用考虑铝线,保险肯定先断路了。
铝的真正问题是,本身机械强度不如铜,在震动厉害的区域,可靠性不如铜。
另外,铝导线和铜触点之间存在电化学腐蚀,怎么保证接线的可靠性也是问题。
其他的不用考虑,用更粗的铝线,在同样导电性能下,铝的重量还要比铜轻一半。
铝的比热容比铜也大,算下来,同样导电性能的情况下,粗铝线和铜铝线的热容基本一样,
也就是一样的热量,升温速度一样。但是铝因为更粗,有更大的散热面积,所以反而更不容易过热。
【 在 ClearText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除了TSL,其他家都是铜,你说呢?
: BTW: 铝的燃点大约在 460°C ,一般认为铜线难以燃烧,纯铜的熔点约为 1084.6°C。
:
--
FROM 119.5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