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车险公司亏钱有一个原因是不愿意在正经事情上动脑子
加拒保条件就行。比如超过1000公里就不保了。要保就需要续费。
就像喝酒拒保一样。
【 在 MBUEI235 的大作中提到: 】
: 过去的里程不代表未来还会太这样,
: :应该不属于。:各位的汽车app里头应该都显示了总里程数吧。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61.190.42.*
你只考虑多开更容易出事故,没考虑少开经验不足,可能更容易出事故。这个不是线性的,最优模型比较复杂。出过事故相对就更可靠,也容易操作。现在保险公司就是用事故来增减保费。未来,如果人工智能或大数据可以更准确预测每辆车事故概率,也许保险公司可以用以区分费率套利,但是也可能还存在法律或商业方面障碍,难以操作。短期内,不看好有这方面商业机会
【 在 dadadedad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例子。很多车主不开车,而有的车主天天开。结果他们需要交同样的数额的保险,而两者风险差好几个数量级。这就导致很多不怎么开车的就不买商业险了。高风险的人买保险,自然就赔得多。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设计按公里数的保险。
: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些不买保险的出险了只能自己赔。我的观点是:确实只能自己掏钱,但问题是保险公司从这里也得不到任何好处阿。比如有100万不买某险的人,也许有1万人会出险。但问题是保险公司没法从这100万人里赚钱减去1万赔钱之后的钱阿。
: 很多不买保险的人,会在权衡自己出险的概率,当他评估自己风险低,然后因为觉得保险太贵了就不买了。这种评估应该是跟实际差别不大(大样本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应该做的就是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保险,让他们也愿意掏钱。
--
FROM 61.149.95.*
谁跟你说调表是容易的事?调表骗保是刑事犯罪。只要发生事故的时候,车有调表,直接拒保,并报警。
“结果他今年开得多,出了险你赔不赔”。规定比如超过1000公里就不赔了,超过了就需要续保。
【 在 liaop022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感觉没法实现啊。你咋知道他开了多少公里?现在调表是件很容易的事。
: 一个人前两年开得少,你少收保费,结果他今年开得多,出了险你赔不赔?
: 保险公司每年也有研发经费,就是来设计险种的,如果好操作他们就干了
--
FROM 61.190.42.*
而且这个不是新的设计,国外就有很多这种保险。
【 在 liaop022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感觉没法实现啊。你咋知道他开了多少公里?现在调表是件很容易的事。
: 一个人前两年开得少,你少收保费,结果他今年开得多,出了险你赔不赔?
: 保险公司每年也有研发经费,就是来设计险种的,如果好操作他们就干了
--
FROM 61.190.42.*
不一定,“经常不开偶尔开车的才是高风险”。偶尔开车的人,即便他技术差点,开车时可能会更小心。
即便“经常不开偶尔开车的才是高风险”,也不一定真的高风险。比如一个人一年开1000km,另一个开1万km。假设前者同样公里数的出险风险是第二个的两倍,但一年下来还是比第二个低。
【 在 alamo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逻辑是错误的,经常不开偶尔开车的才是高风险//…..很多车主不开车,而有的车主天天开。结果他们需要交同样的数额的保险,而两者风险差好几个数量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5」
--
FROM 61.190.42.*
本质是保险公司不舍的让利,不知道司机安全驾驶信用的价值应该怎么折成保费优惠。
比如,我名下四五台车,自己没出过险,但居然商业险中的车损险一直不降,甚至还变高了几十块上百块(说亏损统一调价)。气得我两年前开始都不买车损险了。
为啥?一方面保险公司不舍的让利(这是最主要的),这些年保险公司至少挣了我大几万块了。第二方面,他不觉得我的安全驾驶信用等级值钱。
【 在 dadadedad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例子。很多车主不开车,而有的车主天天开。结果他们需要交同样的数额的保险,而两者风险差好几个数量级。这就导致很多不怎么开车的就不买商业险了。高风险的人买保险,自然就赔得多。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设计按公里数的保险。
: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些不买保险的出险了只能自己赔。我的观点是:确实只能自己掏钱,但问题是保险公司从这里也得不到任何好处阿。比如有100万不买某险的人,也许有1万人会出险。但问题是保险公司没法从这100万人里赚钱减去1万赔钱之后的钱阿。
: 很多不买保险的人,会在权衡自己出险的概率,当他评估自己风险低,然后因为觉得保险太贵了就不买了。这种评估应该是跟实际差别不大(大样本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应该做的就是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保险,让他们也愿意掏钱。
--
FROM 39.144.155.*
你说得很对。最终的结果是:容易出险的买保险,保险公司经常要大赔。极端情况下,买保险的每年报销一辆车,而保费有个天花板,导致保险公司总是赔。而出险少的不买保险,导致个人缺乏低概率事件下的保障。结果就是多输。
【 在 kz6681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质是保险公司不舍的让利,不知道司机安全驾驶信用的价值应该怎么折成保费优惠。
: 比如,我名下四五台车,自己没出过险,但居然商业险中的车损险一直不降,甚至还变高了几十块上百块(说亏损统一调价)。气得我两年前开始都不买车损险了。
: 为啥?一方面保险公司不舍的让利(这是最主要的),这些年保险公司至少挣了我大几万块了。第二方面,他不觉得我的安全驾驶信用等级值钱。
--
FROM 61.190.42.*
过去不开不代表以后不开
保险费正确定价应该按里程乘系数计算
【 在 dadadedad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例子。很多车主不开车,而有的车主天天开。结果他们需要交同样的数额的保险,而两者风险差好几个数量级。这就导致很多不怎么开车的就不买商业险了。高风险的人买保险,自然就赔得多。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设计按公里数的保险。
: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些不买保险的出险了只能自己赔。我的观点是:确实只能自己掏钱,但问题是保险公司从这里也得不到任何好处阿。比如有100万不买某险的人,也许有1万人会出险。但问题是保险公司没法从这100万人里赚钱减去1万赔钱之后的钱阿。
: 很多不买保险的人,会在权衡自己出险的概率,当他评估自己风险低,然后因为觉得保险太贵了就不买了。这种评估应该是跟实际差别不大(大样本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应该做的就是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保险,让他们也愿意掏钱。
--
FROM 202.120.11.*
就是太黑,总想占便宜,结果正常客户明显太吃亏,只能离远点,想修车的才去买保险,不亏才怪。
【 在 dadadedad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例子。很多车主不开车,而有的车主天天开。结果他们需要交同样的数额的保险,而两者风险差好几个数量级。这就导致很多不怎么开车的就不买商业险了。高风险的人买保险,自然就赔得多。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设计按公里数的保险。
:
: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些不买保险的出险了只能自己赔。我的观点是:确实只能自己掏钱,但问题是保险公司从这里也得不到任何好处阿。比如有100万不买某险的人,也许有1万人会出险。但问题是保险公司没法从这100万人里赚钱减去1万赔钱之后的钱阿。
: ...................
--来自微微水木3.5.16
--
修改:FLYBBS FROM 122.96.47.129
FROM 122.96.47.129
你怎么知道谁天天开车。。。
【 在 dadadedad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个例子。很多车主不开车,而有的车主天天开。结果他们需要交同样的数额的保险,而两者风险差好几个数量级。这就导致很多不怎么开车的就不买商业险了。高风险的人买保险,自然就赔得多。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设计按公里数的保险。
:
: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些不买保险的出险了只能自己赔。我的观点是:确实只能自己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L29」
--
FROM 119.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