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篇科普总算让我看明白点儿了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钱老师,你觉得一本教材应该怎么写,是把前人的理论东抄抄西抄抄拼凑一本
还是探究下每一个理论是怎么来的,更重要
包括上课都是一样,灌输理论,比如某些人说的,你不会看书啊
在我看来那是驯练,是训练,不是培养人才
为什么不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下这个理论怎么想出来的,是什么思维,是什么推导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了你写的,我觉得反而不是那么明白
: 这篇你看我标题是总算明白点儿了,就是我对他给出的结论部分看懂了,但并不能判断他的正误以及不可能明白得出这些结论的推理过程,因为我对它背后所使用的数学工具完全没有概念更不可能掌握
--
FROM 223.104.107.*
你说的是这一段话对吧?
科普和教材不同的
科普文本身也有很多种
呈现思维过程的更多是在科学家传记里面出现
【 在 fuliye 的大作中提到: 】
钱老师,任何一个不是你本人学习的专业,随便说一点儿东西,你都不知道,你认可这一点儿吧?
比如怎么测光速,你知道么?你学过物理的
每种理论,第一个想出来的都是天才
对于后来人,弄明白他怎么就能想出来的这个理论,比明白这个理论本身更重要
这就是科普书的力量,写好非常不容易
而你推崇的某些人,居然认为科普书评职称没有用,像样的大师不会去写科普书
就这种庸俗至极的卢瑟观点,太可笑了
关键是这么功利也没挣到多少钱,就更可笑了
--
FROM 222.130.135.*
对于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也可以分析前人的思考,发展,推进
自己思考本身这个过程也可以分享
这就是教学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思维过程重要
: 我当时之所以没谈论这个问题
: 在于我觉得不言而喻吧
: ...................
--
FROM 223.104.107.*
你看,你这已经被现有的现存的书思维定式了
教科书看的人更多啊,怎么就不能深入地分析理论背后的创新基础呢
你看,从这一点说,你是一个如此缺乏创新思维的人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是这一段话对吧?
: 科普和教材不同的
: 科普文本身也有很多种
: ...................
--
修改:fuliye FROM 223.104.107.*
FROM 223.104.107.*
你说的问题其实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国外的教材一般会给你呈现出思维过程
国内的教材有不少就是直接拿来结论
这不仅在大学教材里出现,在中小学教材里更普遍
但是教材这个东西,我觉得有一本经典的好的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再组织人力物力重新编意义不大
【 在 fuliy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 钱老师,你觉得一本教材应该怎么写,是把前人的理论东抄抄西抄抄拼凑一本
: 还是探究下每一个理论是怎么来的,更重要
: ...................
--
FROM 222.130.135.*
你告诉我的仅限于你的猜想,科学共同体是否认同还是未知数吧?
bell不等式的验证不可能是100多年前的东西吧?
【 在 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百多年的东西了 还前沿!只能说你太out了
: 我可以告诉你 未来人类解决不了的理论难题 会由ai解决
: 人类的dna中缺乏理解四维空间的代码 而ai可以有 这是人类的局限性
--
FROM 222.130.135.*
钱老师,教材拿来主义,也算可以
但是教师的思维过程不可能拿来主义吧
关键也拿不来啊那个东西
这个世界上的理论是学不完的,理论背后的思维逻辑创新,才是最关键的
也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最该体现的
哪怕是小学生,谁敢说给小学生上课没含金量,这样说的人本身就是没经过思考,奉行拿来主义的人
这种人很多,但是这类人,我感觉总不好意思再去批判别人了吧
这样的人,我愿意出钱,每人送他们一个镜子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问题其实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 国外的教材一般会给你呈现出思维过程
: 国内的教材有不少就是直接拿来结论
: ...................
--
修改:fuliye FROM 223.104.107.*
FROM 223.104.107.*
这篇适合本科理工科背景的人看,我觉得我能看大体明白基本上只要不是混毕业的也就能看明白了
你那篇普通人看的话稍微有些思辨能力的会有疑惑,全盘接受认同的有理解叉了的风险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写的就是大致思维脉络,论证过程全省了,施郁这篇包括最新知识分子那篇对普通人来说门槛太高了,而且掺杂了太多的“干扰”信息,普通人没必要了解那么细。
--
FROM 222.130.135.*
量子力学依然继承了三维空间+时间这样的宇宙观
而这样的宇宙观无法解释量子纠缠背后可能隐藏的高维信息
人类的dna无法天然理解四维空间 必须借助工具或者计算机 但ai却有多维建模的天然优势
所以人类的优势 全局性创造性 + ai的多维建模
才是突破现有理论的最佳方式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告诉我的仅限于你的猜想,科学共同体是否认同还是未知数吧?
: bell不等式的验证不可能是100多年前的东西吧?
--
FROM 114.91.14.*
但他这个提法倒是令我对量子的印象立马又加深了一些。。。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都有但是不能都算到量子力学头上
--
FROM 222.1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