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人工智能将使哲学走向毁灭,不复存在
嗯,你是版主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AI啊
: 本青博士专业就是这玩意
: 我先看你们吹会
--
FROM 113.81.1.*
WK! 你好歹搜一下“吴文俊”三个字啊。。。
【 在 Barbaross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人愚昧无知,不足论道
--
FROM 125.33.200.*
他无名小辈,不足挂齿。请问他发表了什么文章?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WK! 你好歹搜一下“吴文俊”三个字啊。。。
:
--
FROM 113.81.1.*
你还是搜了再说吧。。。
希望你不会后悔刚说过的话。
【 在 Barbaross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无名小辈,不足挂齿。请问他发表了什么文章?
--
FROM 125.33.200.*
哎,找到知己了
【 在 soncyme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论上的
: 和哲学比起来
: 我确实觉得AI更现实点
: ...................
--
FROM 113.81.1.*
好吧,看在好朋友面上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还是搜了再说吧。。。
: 希望你不会后悔刚说过的话。
:
--
FROM 113.81.1.*
你看看,他有啥成就?获得了什么国家性大奖?他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推出来的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1],2001年2月,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2]
2017年5月7日,吴文俊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3]
2019年9月17日,吴文俊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4];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5];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6]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WK! 你好歹搜一下“吴文俊”三个字啊。。。
:
--
修改:Barbarossa FROM 113.81.1.*
FROM 113.81.1.*
基于拟合的ai不能做因果推断的原因是,能拟合x和y的f不唯一,f就是你说的表达方式吧。
【 在 TimeAnd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果推断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 人工智能太能了
--
FROM 36.28.30.*
咱们作为地青,可以吹吹NB,鄙视一下各路“豪杰”。
但是还是有个度比较好。
吴文俊在纤维丛和拓扑嵌入上的工作还是很拿得出手的。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不是名不副实的。
不如华罗庚,但比陈景润强吧。
【 在 Barbaross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看,他有啥成就?获得了什么国家性大奖?他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推出来的
: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1],2001年2月,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2]
: ...................
--
FROM 125.33.200.*
好吧,咱们只是灌水,确实应该尊重他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咱们作为地青,可以吹吹NB,鄙视一下各路“豪杰”。
: 但是还是有个度比较好。
: 吴文俊在纤维丛和拓扑嵌入上的工作还是很拿得出手的。
: ...................
--
FROM 11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