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提前学数学
哦 那你定义一下“校内教育”
是你的1180个小时搞定高考的校内教育
还是每学期只学10小时就行的校内教育
其他人算出来的5000-6000个小时的投入也是校内教育 也并不含奥数啊
为什么你的校内教育这么诡异?
是你跟我有分歧
还是你说的话已经违背了大多数人的认知?
另外 校内教育够用
就意味着提前学浪费时间吗?
这是什么逻辑
提前学也是学校内 也没学校外
scope 跟 起点时间 是一个概念吗?
哈哈哈我不行了
你要不要先想好要说什么再来回我
这样子搞得我好像在批改作文
【 在 mytt (跳跳) 的大作中提到: 】
: 校内教育够用。
: 我们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
:
: 我觉得够,你觉得不够,仅此而已.
--
FROM 208.98.223.*
别扯别的了。
就问你一个问题:
校内教育够不够用?回答:是or不是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哦 那你定义一下“校内教育”
: 是你的1180个小时搞定高考的校内教育
: 还是每学期只学10小时就行的校内教育
: ...................
--
FROM 124.64.80.*
教育是个大命题,学习也是个大命题,这两个大命题通常都被“考试”或者“做题”这两个超级狭义的行为给替换了。
【 在 SpringZ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比较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自己先探索尝试,试错,总结,找到正确的路。直接教套路,看起来很快会解题了,其实是放弃了对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遇上新题型就懵逼了。
:
: \- 来自 水木说
: --
--
FROM 123.120.252.*
作为一个在大学教理科算是应用数学类课的老师
我想说下我的看法
数学比较麻烦的事包含不同的内容和技巧
概念,逻辑推理,计算需要不同的能力
数学的基本知识点一般很简单
然后需要简单题对概念全方位的了解
然后深入题同时锻炼计算技巧和概念应用
然后扩展题和其他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而且这个过程也是需要考虑记忆曲线不能中断的过程
所以如何安排一层一层难度的联系和整个知识网络的交互
是数学类课程的难点
数学和英语不同的是,不同学生和老师
英语学习差别不很大,只要学就有
数学则是上面哪一环有问题就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效率
所以数学很难用时间来衡量学习成果
有的学生光课上一半就掌握了
有的学生课下还花了三五倍的时间还没掌握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哦 那你定义一下“校内教育”
: 是你的1180个小时搞定高考的校内教育
: 还是每学期只学10小时就行的校内教育
: ...................
--
FROM 171.213.182.*
【 在 Simu1ink 的大作中提到: 】
: 抄近路,拉长时间尺度就是走冤枉路
: 这就是凯申败的原因
: 是的,比较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自己先探索尝试,试错,总结,找到正确的路。直接教套路,看起来很快会解题了,其实是放弃了对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遇上新题型就懵逼了。
: ...................
弯道超车。
能超。。。
也会翻
--
FROM 120.219.119.*
卷是拼谁勤奋,早早学但是不刻苦也不算卷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卷的意思是拼谁学得晚
: 那真不卷
--
FROM 117.151.17.*
升学不够,只能扫盲
【 在 mytt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扯别的了。
: 就问你一个问题:
: 校内教育够不够用?回答:是or不是
--
FROM 117.151.17.*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一个在大学教理科算是应用数学类课的老师
: 我想说下我的看法
: 数学比较麻烦的事包含不同的内容和技巧
: ...................
小学中学的知识都很浅显,考试纯粹是变着花样折腾。
而高等数学,不变花样大家都快哭了。
要是变变花样,大家都撂挑子跑路了
--
FROM 120.219.119.*
我记得上次发了个什么卷子,那个是校内的吧,最后考了多少分?
【 在 Itsrain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升学不够,只能扫盲
--
FROM 124.64.80.*
很一般,不给分,很多老师没教也不会做
【 在 myt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记得上次发了个什么卷子,那个是校内的吧,最后考了多少分?
--
FROM 117.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