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为啥听很多古典乐感觉越听越乱
这个比喻完全不恰当啊
古典音乐怎么能说口味重呢
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不至于这么形容啊
【 在 Kurosawa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且古典音乐并不比其他音乐“高雅”,这是长期被有话语权的圈内人pua形成的思维惯性。就像成人的吃饭口味很重,苦的辣的臭的都喜欢,不能说成人的吃饭口味比小孩高雅
: 【 在 Kurosawa 的大作中提到: 】
: : 说得对,古典音乐没入门的典型表现就是只关注优美的旋律。就像小孩能接受的食物味道只有“香”和“甜”
: ....................
--
FROM 1.203.100.*
我说吃饭的口味重,没说古典音乐的口味重。对应的是只听流行的人接受的是范围很窄的一类音乐,而古典的风格范围很宽
【 在 Wack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比喻完全不恰当啊
: 古典音乐怎么能说口味重呢
: 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不至于这么形容啊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RA-AL00」
--
FROM 117.136.38.*
不懂音乐的人不会这么形容,我是听了很多年才有这种体会
【 在 Wack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比喻完全不恰当啊
: 古典音乐怎么能说口味重呢
: 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不至于这么形容啊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RA-AL00」
--
FROM 117.136.38.*
说古典口味重其实也没什么。能接受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勋伯格、梅西安等人的音乐的话,肯定可以算口味重,马勒之类的都是小儿科了。不同流派的古典音乐的差异可能远大于不同的流行音乐的差异。
【 在 Wack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比喻完全不恰当啊
: 古典音乐怎么能说口味重呢
: 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不至于这么形容啊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RA-AL00」
--
FROM 117.136.38.*
你适合听圆舞曲。
【 在 stock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听起来,时快时慢,杂乱无章的感觉。一会儿大提琴慢悠悠的一会儿又跟要和小提琴比赛一样看谁拉的快,越听心越乱。反而是电子乐节奏强,听起来带劲。我是高雅不起来了?
--
FROM 98.228.215.*
无意中听到巴赫的g弦咏叹调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曲子,找了一些他的作品听,然后才对古典产生了兴趣。
今天空闲的时间都在听四季循环播放,开始觉得夏秋冬也越来越好听了
【 在 mv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适合听圆舞曲。
--
FROM 111.32.89.*
对,其实是口轻
有的地方只能吃到咸,有的只能吃到辣
如果口轻的话,对所有味道都会比较敏感
【 在 Wackyyy (Wackyy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比喻完全不恰当啊
: 古典音乐怎么能说口味重呢
: 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不至于这么形容啊
: ...................
--
FROM 111.196.56.*
对,听得多了就变成俗了,雅俗是不断变化转换的。
比如以前听古典,听贝多芬交响就是雅,后来大家都听贝交,音乐会也是大量上演贝交,录唱片也是大家都录贝交,一个指挥就要录好多个版本,于是后来说起贝交就俗了,要听马勒才雅。
再后来大家听交响,言必称马勒,音乐会上演马勒也多起来,唱片录音版本也多起来,到了现在,提起马勒又成俗的了。
【 在 Kurosaw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极端了点,确实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过于强调雅和俗的差别,可能把潜在的听众都给吓退了。现在还经常有专业院团搞什么“高雅艺术进校园”之类的活动,我对这种提法就很反感。有“雅”并不是某类音乐的固有属性,当足够多的人能接受能欣赏时,我们可能就不会称之为雅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RA-AL00」
--
FROM 221.196.44.*
好不容易吃一次大餐,最好是满汉全席
【 在 stock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塞更多的东西在里面怎么理解?
: :
--
FROM 183.215.235.*
先不要听交响乐,从听单一乐器的古典乐入手。然后再听各个乐器的独奏,接着是听二重奏,四重奏,最后听交响乐。如果能同时学一门西洋乐器的话,那对听古典乐会更有兴趣。
--
FROM 65.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