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为啥听很多古典乐感觉越听越乱
春之祭没听过么?
【 在 xilct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你说的这几个人,除了马勒,其他的我听都没听过
:
--
FROM 101.229.3.*
赞同
【 在 Kurosawa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体上的确是这样。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更有深度的音乐带来的快感不是吃饭多几种口味选择所能比的。在音乐厅坐一个小时听一部重磅交响曲带来的满足感也不是听一个小时流行歌曲能比的。读完一部文学巨著所带来的内心震撼也不是读同样字数的一堆小故事能比的。
: 大部分心智正常有一定阅历的成年人其实都有潜力去循序渐进接受这些艺术经典,大部分中国人读个四大名著什么的别人也不会觉得你高雅,但很不幸就是在音乐方面被锁死在了仅仅比儿歌高一些的水平。一部分原因是艺术教育的缺位,一部分原因是一个人从小到大浸淫的音乐环境。现在从小刷着抖音听着广场舞神曲长大的人,音乐审美可能更是倒退。大概对公众来说越有陌生感距离感的东西越容易被打上“高雅”的标签,甚至大部分受到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对古典音乐的第一反应就是“高雅”,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RA-AL00」
--
FROM 101.229.3.*
【 在 stock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听起来,时快时慢,杂乱无章的感觉。一会儿大提琴慢悠悠的一会儿又跟要和小提琴比赛一样看谁拉的快,越听心越乱。反而是电子乐节奏强,听起来带劲。我是高雅不起来了?
慢慢来
--
FROM 123.113.87.*
不要专捡作曲家炫技整活儿的听啊,对于一般群众德彪西了老柴了那些都美轮美奂
【 在 hgold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别 PUA 了啊。古典音乐难听的太多了。
:
: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佬为首的欧洲大陆电子乐有非常多优美的旋律。
:
#发自zSMTH@JAD-AL00
--
FROM 223.104.64.*
高雅的真不爱听,就喜欢andrea rieu连奏带演的农村艺术风格
【 在 Kurosawa 的大作中提到: 】
:
: 总体上的确是这样。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更有深度的音乐带来的快感不是吃饭多几种口味选择所能比的。在音乐厅坐一个小时听一部重磅交响曲带来的满足感也不是听一个小时流行歌曲能比的。读完一部文学巨著所带来的内心震撼也不是读同样字数的一堆小故事能比的。
:
: 大部分心智正常有一定阅历的成年人其实都有潜力去循序渐进接受这些艺术经典,大部分中国人读个四大名著什么的别人也不会觉得你高雅,但很不幸就是在音乐方面被锁死在了仅仅比儿歌高一些的水平。一部分原因是艺术教育的缺位,一部分原因是一个人从小到大浸淫的音乐环境。现在从小刷着抖音听着广场舞神曲长大的人,音乐审美可能更是倒退。大概对公众来说越有陌生感距离感的东西越容易被打上“高雅”的标签,甚至大部分受到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对古典音乐的第一反应就是“高雅”,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 【 在 Utenanthy 的大作中提到: 】
#发自zSMTH@JAD-AL00
--
FROM 223.104.64.*
可以从听叨叨冯叨逼叨开始逐步了解西方音乐
【 在 ms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古典和流行通吃,按我的经验,用美和不美来形容音乐是肤浅的,音乐只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音乐能够在很短的时间让你愉悦,复杂的音乐在最初对所有人都是挑战,听多了就能感觉到加倍的愉悦。你还是听的太少,多听听就不会觉得乱了。如果学了乐理、和声学、对位法、配器法,那么听音乐就从纯感性向理性过度了,越复杂的音乐就越能让你兴奋。另外,加强自己的审美能力也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如果贝多芬还听不明白,那么古典音乐欣赏还不算入门啊。
#发自zSMTH@JAD-AL00
--
FROM 223.104.64.*
四季啊,是旋律性很强很通俗的曲子了
【 在 djent 的大作中提到: 】
:
: 极大概率是你没听到好听的古典音乐作品,古典音乐这个风格不代表就是好,和任何音乐风格一样, 古典音乐里也分好听的难听的 并且绝大部分古典音乐作品是难听的 物以稀为贵
: 你随机找10首古典音乐 能喜欢1首 就属于正常现象 就应该有9首 不喜欢,10首你都喜欢反而不正常
#发自zSMTH@JAD-AL00
--
FROM 223.104.64.*
是谁在召唤广场舞?
【 在 DonGiovanni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说广场舞神曲,作曲水准的好坏也是技术上的差别,一些节奏配器旋律变化过于简陋,转调离调都不带的曲子,那自然是水准不行的。其实很多高质量的流行乐和电音,作曲编曲的细节同样很值得玩味。
:

--
FROM 113.87.129.*
有意义的讲解就是技术性的,比如马勒第四交响曲铜管部分为啥有的地方标了个“Grell”
通篇玩玄学讲背景的毫无意义。哪怕是萧伯纳那种文笔写出的煽动性(以及误导性)极强的
乐评,也不比专业音乐网红们(比如双琴侠)或者不太知名的油管up主们对爱乐者们有实际
帮助。
【 在 Kurosawa ()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同意,音乐没什么可讲解的,听多了就找到感觉了。有了兴趣可以深入学习乐理之类的,但不是必须的。讲解作品背景思想内涵之类作用就很小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RA-AL00」
--
FROM 39.106.161.*
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是艺术歌曲还是四重奏?四重奏是略啰嗦了点。
他的艺术歌曲听不进去,估计德奥那帮人讲故事的风格你都接受不了。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一大缺憾是,大部分作品都是二三流的词作者配顶级作曲家。像魔王这
样词作者也够分量的东西太少了。
【 在 zhyulily (nsko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能真是个人口味问题,维瓦尔弟的四季应该算是好听的了,巴赫的曲子我存了不少,但听不进去,感觉如同嚼蜡,前段时间听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也是,听不进去,感觉这曲子完全就是无病呻吟。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9.10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