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网上买咖啡豆,有这一张东西
应该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尽量模拟。
其实根本不像,充其量就是偏酸偏苦的区别。
【 在 Liqu0r 的大作中提到: 】
: 风味豆,意思就是味道像但不是的意思。。。
--
FROM 175.160.216.46
淘宝搜cafemasy,超便宜。可以调温度、时长。自己烘焙,主打一个新鲜,上周买的生豆感觉翻车了全是虫豆和霉豆,挑出来1/3以后剩下的只好烘到冒油,同事评价非常不错…
【 在 MKV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推荐,这一家的生豆160块一公斤,不过要自己烘!请问一下老大,新手能自己烘吗?需要啥设备?烦请再推荐一下!谢谢
--
FROM 218.108.210.*
这你也信。。。。。
别说小作坊,就是技术成熟的大公司都不允许烘焙师自己发挥,
只能严格按照公司成熟(保守)参数烘焙。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淘宝搜cafemasy,超便宜。可以调温度、时长。自己烘焙,主打一个新鲜,上周买的生豆感觉翻车了全是虫豆和霉豆,挑出来1/3以后剩下的只好烘到冒油,同事评价非常不错…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16.46
FROM 175.160.216.46
没啥不信的,舌头不会骗人。
控制PID来调整烘焙曲线,我也用过一段时间,我不相信大师能把云南偏僻地区偏僻虫豆给烘焙好喝。。。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你也信。。。。。
: 别说小作坊,就是技术成熟的大公司都不允许烘焙师自己发挥,
: 只能严格按照公司成熟(保守)参数烘焙。
: ...................
--
修改:hsv FROM 218.108.210.*
FROM 218.108.210.*
我没说不好喝。我是说选温度就是个噱头,大概就是根据你报的温度,给你挑个烘焙度。
你都用过一段时间,应该知道温度严重依赖于传感器类型,位置,灵敏度吧。
还有当天气温与湿度的影响。硬件与软件不一样,每台设备都不一样。
偏僻与虫豆并不代表不好喝。
你每个订单才多少克,能单独调整曲线?
再说调整曲线都不是一次成的。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啥不信的,舌头不会骗人。
: 控制PID来调整烘焙曲线,我也用过一段时间,我不相信大师能把云南偏僻地区偏僻虫豆给烘焙好喝。。。
--
FROM 175.160.216.46
热电偶pid都不贵…
发霉肯定不好喝,pid每次都调,控制变量法。
烘焙没那么神秘,这个工种就是个烧锅炉的而已,他无法把20一斤的烘成200一斤的,反之亦然。当然舌头nb的能体会不同烘焙的差异,但快消品环境下,大部分人的舌头没那么敏感,现在星巴克有二次烘焙的咖啡豆卖,买回家自己再烘到对应火候,简单的一批,烘焙简直要变成大路货了。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说不好喝。我是说选温度就是个噱头,大概就是根据你报的温度,给你挑个烘焙度。
: 你都用过一段时间,应该知道温度严重依赖于传感器类型,位置,灵敏度吧。
: 还有当天气温与湿度的影响。硬件与软件不一样,每台设备都不一样。
: ...................
--
FROM 114.246.237.*
更像炒菜,看得是火候,只要不糊,越接近糊越好喝。但是大厂烘一锅产量大,都很保守,跟食堂一样。
小作坊除了设备不行,对烘焙理解也不够。
虫蛀与发霉是两码事,咖啡就是农作物,品种与营养发育,是生豆决定性因素。
最重要的就是新鲜,只要新鲜,不糊不生就吊打绝大多数了。
我认为星巴克那个更像预制菜,比很多厨艺不好的强,但比真正厨师差远了。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热电偶pid都不贵…
: 发霉肯定不好喝,pid每次都调,控制变量法。
: 烘焙没那么神秘,这个工种就是个烧锅炉的而已,他无法把20一斤的烘成200一斤的,反之亦然。当然舌头nb的能体会不同烘焙的差异,但快消品环境下,大部分人的舌头没那么敏感,现在星巴克有二次烘焙的咖啡豆卖,买回家自己再烘到对应火候,简单的一批,烘焙简直要变成大路货了。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16.46
FROM 175.160.216.46
看过评测,星巴克的不错…
关键还是地基要牢,其他影响没那么大,星巴克都可以待小白玩烘焙了…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更像炒菜,看得是火候,只要不糊,越接近糊越好喝。但是大厂烘一锅产量大,都很保守,跟食堂一样。
: 小作坊除了设备不行,对烘焙理解也不够。
: 虫蛀与发霉是两码事,咖啡就是农作物,品种与营养发育,是生豆决定性因素。
: ...................
--
FROM 114.246.237.*
应该厨艺不行的当然认为预制菜不错。
忘了说了,都是人,特别中国人的舌头,全世界应该是第一阵营的,所以以后中国人也在咖啡里也能是第一阵营的。
现在只不过没基础,不了解咖啡。
而且资源错配,没几个厨师与勾兑白酒的玩咖啡。
而且玩咖啡的也没几个自己炒菜的,也不懂化学化工。
而且咖啡的确门槛高,设备比锅碗瓢盆贵多了。
就不说烘焙了,连简单的意式制作都是一堆浑水摸鱼的半吊子在各种忽悠,能四平八稳的凑活喝都很难。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过评测,星巴克的不错…
: 关键还是地基要牢,其他影响没那么大,星巴克都可以待小白玩烘焙了…
: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16.46
FROM 175.160.216.46
不是贵的问题,而是每个设备都不一样。这是硬件。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热电偶pid都不贵…
: 发霉肯定不好喝,pid每次都调,控制变量法。
: 烘焙没那么神秘,这个工种就是个烧锅炉的而已,他无法把20一斤的烘成200一斤的,反之亦然。当然舌头nb的能体会不同烘焙的差异,但快消品环境下,大部分人的舌头没那么敏感,现在星巴克有二次烘焙的咖啡豆卖,买回家自己再烘到对应火候,简单的一批,烘焙简直要变成大路货了。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75.160.216.46